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ID:39354614

大小:218.0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01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_第1页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_第2页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_第3页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_第4页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临南油田目录1、注水储层基本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11.1储层基本特征11.1.1储层岩性分析11.1.2储层岩石物性特征21.1.3储层孔隙结构特征21.1.4储层微观渗流特征31.1.5储层流体性质31.2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分析42、储层敏感性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52.1速敏评价实验62.1.1临界流速:62.1.2敏感程度72.1.3速敏评价实验曲线82.2盐敏评价实验82.2.1临界矿化度82.2.2盐敏评价实验曲线92.3碱敏评价实验102.3.1临界PH值102.3.2碱敏评价实验曲线113、注水水质标准设计114、根据指定水源

2、进行结垢预测和水处理设计124.1油田水分析资料134.2溶度积法预测结垢144.3油田注水水质处理155、提出注水中保护油气层的措施和建议16第15页临南油田临南油田储层伤害机理研究1、注水储层基本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临南油田是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三个主力油田之一,地处山东省临邑县县城以南约15公里,其构造位于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夏口断裂带西段的双丰鼻状构造上,该构造发育在夏口大断层的下降盘,是受夏口大断层控制的扁平鼻状构造。该构造被双丰1号断层切割成两个断块区,西南为夏52断块区,东北为夏32断块区。夏口大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为

3、北西向,倾角69°-72°;双丰1号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为北东向,倾角72°-76°。夏口大断层和双丰1号断层控制了夏52块及夏32块的沉积发育及油水分布。临南油田叠合含油面积6.8km2,原油地质储量2430万吨,主要发育有沙二、沙三上、沙三中三套含油层系,其中夏32断块主要以沙二、沙三上油层为主,夏52断块以沙三中油层为主。油层埋深在2490-3650米,含油井段一般在500-600米。纵向上油层多,层间差异大,共划分了17个砂层组,70个含油小层,155个油砂体。油砂体油水关系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且单层厚度一般较

4、薄,为典型的断块层状油藏。1.1储层基本特征1.1.1储层岩性分析临南油田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细砂岩和不等粒砂岩,颗粒直径主要为0.1~0.3mm,磨圆度次棱~次圆,分选中等;岩石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其中石英含量41.5%~49.7%,平均45.7%,长石含量10.0%~36.5%,平均27.8%,岩屑含量19.0%~41.0%,平均26.5%;胶结物以泥质为主(泥质含量3.5%),其次为碳酸盐类胶结物,碳酸盐中以铁方解石为主,并含有少量铁白云石和增生石英等;胶结类型为孔隙式、孔隙—接触式、接触—孔隙式等,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

5、。第15页临南油田表1-1临南油田粘土矿物分析数据表井号层位井段(m)粘土矿物相对含量%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混层比夏32-20S22802.28~2813.04/7~1413~3542~6312~2827.8夏32-12S3上3041.1~3043.61/13~34036~5420~3525夏32-13S3中3268.19~3273.52/1~106~3330~756~2520夏33S3中3287.0~3368.5/15~1951~5618~237~925夏52S3中3160~3176.5/17~2356~6011~187~

6、925夏52-23S3中3030.49~3050.58/5~2410~3733~577~2720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储层岩石中粘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其次是伊蒙混层、伊利石和绿泥石(见表1-1)。根据岩石样品电镜扫描分析,砂岩呈颗粒支撑结构,附着粘土矿物较多,孔隙喉道发育较差,分布不均,晶间孔发育,自生高岭石、石英加大及绿泥石充填孔隙。由于粘土矿物大多充填于孔隙之中,因此,储集层一旦发生敏感性损害,渗透率降低幅度将较大;依据粘土成分和产状,储层发生水敏、速敏和酸敏损害的可能性较大。1.1.2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储层物性在纵向和平面上存在很

7、大差异,非均质性严重。根据岩心分析资料统计,沙二、沙三上地层渗透率较高,为247~332×10-3mm2,而沙三中较低,为124×10-3mm2。而沙三中内部3砂层组渗透率较高,为133×10-3mm2,其它砂层组渗透率较低,只有10~17×10-3mm2,渗透率级差较大,从几个10-3mm2到上千个10-3mm2均有,相差在百倍以上。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19.3%,平均气测渗透率为145×10-3mm2,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据17个井层的孔隙度(f)与渗透率(K)数据统计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很好,且存在如下关系式:K=0.00003

8、e0.7913f1.1.3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据岩石薄片鉴定和铸体薄片孔隙结构鉴定,临南油田储层砂体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颗粒溶孔、填隙物内溶孔三种。粒间孔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原生粒间孔具有孔隙较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