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

ID:39354416

大小:1.62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01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_第1页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_第2页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_第3页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_第4页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导论 (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编写、主讲:尤光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一、政治是什么?(一)“政治”的话语解读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尚书》以礼治国,以德治民。(孔子)“法”“势“术”,三者合一。(韩非)研究城邦之善即为政治。(亚里士多德)没有权柄不出自于神,国王是上帝的仆人。(阿奎那)政治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马基雅维里)政治是利益的最集中表现。(列宁)政是众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政治就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伊斯顿)政治就是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分配和管理。(俞可平)政治

2、是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分享或对权力分配的影响。(韦伯)一、政治是什么?(二)政治的特质1、权力效应2、上层建筑3、利益关系的最集中表现(三)小结不同的视角分析(1)个人主义(2)社会关系(3)权威主义(4)文化(5)行为主义《雅典学派》选1:《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②第2卷,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3、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理论贡献有以下几点:(一)使政治学成独立的学科,开创政治学研究之先河。政治学属于实践学科。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或者说人天生就要过城邦生活。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城邦还能生存的话,他要么是一个神祗,要么是一个野兽。人参加各种层次的共同体,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对至善生活的追求。政治学是研究城邦至善的学问。(二)重经验研究方法,把神学束缚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政治学。这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后来的政治学者,

4、比如声名赫赫的西塞罗、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布丹和孟德斯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提出了理想的政体模式——中产阶级占主体的共和制。社会混乱,贵族和平民、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日益激化。对此,他认为,要实现长治久安,就需要找到一个能在穷人阶层和富人阶层之间起居间掣肘作用的力量,建立共和政体(或称“立宪政体”、“混合政体”)。(四)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活的完善与和谐。在他看来,和平是战争的目的,闲暇是劳动的目的,勇敢和坚韧适用于劳作之时,智慧适用于闲暇之时,要在闲暇时培养自己的德性。优良城邦中的好公民应当既勤劳勇敢又善于追求闲暇,要

5、在闲暇中追求那种不以实用为目的的高尚行为。二、政治学研究什么?(一)近代政治研究小结(陈振明《政治学》P50-52)1、主题:国家、主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性假设等2、方法:经验、实证研究代替规范、伦理研究而成主流3、重要理论: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分权论、法学世界观、平等、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等。(二)现代政治学的成熟与分化1、20C50-80年代的行为主义政治学2、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整体化发展趋势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及其中国化4、方法、视界的多元化5、比较研究、心理研究、行为研究、性别研究、定量研究等兴起6、一些理论、方法得

6、偌贝尔奖。7、政府理念的现代化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代表人物)(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主张先秦时期(原始天命观)“尊天命,顺民意”、“明德慎罚”等。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礼治、德治。法家思想“霸道”、“权术”,“严刑峻法”。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等。秦汉到明中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民本)中世纪大讲堂:《中国传统文化与为官之道》CCTV科教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圣人的成长2、孔子的大学3、三十而立4、问学老子5、流亡齐国6、四十不惑7、快乐达人8、天命之年9、天下无贼10、鲁国外交家11、千古绯闻12、谁是丧家狗1

7、3、圣人的境界14、爱恨两重天15、穷途末路时16、孔子回国17、好学生“坏”学生18、圣人千古(二)近代的政治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伸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并发动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五权宪法: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选1:邹容《革命军》主张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1885~1905),系统地阐发了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设想。《革命军》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书的结尾:“中华共

8、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4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这部书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