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48543
大小:24.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1
《XX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规划各科室、各教研组、各班级:为更好地做好学校创建XX中学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根据XX县创建办下发的文件精神,促进我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创建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增
2、进全体师生的大团结,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二、总体目标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和学校工作全面发展的过程,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舆论和良好社会风气,把创建活动与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开展省、州、县三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20XX年实现创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优秀
3、等级,到20XX年,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并鼓励广大教职工争创XX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三、创建措施1、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组织召开动员会,并大力宣传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在校园内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浓郁氛围。2、将宣传活动纳入党支部学习计划,进一步澄清历史事实,统一思想认识,让各族教职工进一步感受到中央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不断增强学
4、校教职工的免疫力、鉴别力。3、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点。大力开展“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弘扬XX精神、各族人民好”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深入人心。4、深入开展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和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六史”宣传教育,组织好《“四个认同”教育读本》、《民族理论常识教育》等教材的学习。5、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
5、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6、统一思想,增强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使我校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全体师生
6、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全体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交往中,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7、,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育;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四个维护”(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原则;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7、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慰问离退休老教师活动。认真做好扶贫解困工作,把党的恩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送到离退休老教师当中。
8、8、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田径运动会、文化活动、篮球赛、校园艺术展演等各种活动,广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9、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成效。加强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0、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积极争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关注民生、教育公平的体现,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各族师生感恩情感。11、打造平安校园,维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