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配方

三伏贴 配方

ID:39342124

大小:3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1

三伏贴  配方_第1页
三伏贴  配方_第2页
三伏贴  配方_第3页
三伏贴  配方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伏贴 配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伏贴配方三伏贴的配方  已进入三伏节气,正是三伏贴冬病夏治的时候,那么,三伏贴的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2、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

4、: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四、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功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    特点:    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

5、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有当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近期与远期疗效。    贴敷方法:    将膏药放在能加热的锅或壶)盖上面加热至软,挤压均匀,揭开贴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贴上)。前胸竖贴覆盖(膻中、华盖)穴位,后背横贴覆盖肺俞(双穴)、定喘(双穴)穴位。前后同时贴敷。药效可持续三至六日,连用三次为一疗程,一般一至三疗程可康复。    五、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

6、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六个药饼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临用前将麝香末0.3克放于每个药饼的中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备注:没有麝香时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

7、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八、高血压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九、过敏性鼻炎三伏贴配方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