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38583
大小:414.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01
《化工原理第一章流体流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流体流动了解流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性:化工过程的物料形式注意是流体形式,如气体、液体、气固混合物、液固混合物等。1)流体阻力与流量计量涉及到管路设计,流体输送机械选择等。2)流动对传热、传质、反应的影响涉及到这些过程的设计和操作。3)流体的混合设计到混合效果对过程的影响。1.1概述1.1.1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对传递过程导论的复习)连续性假定——把流体可看成由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可用连续函数来处理流体流动规律(高度真空气体例外)。a.流体质点连续,充满整个空间;b.参数连续。质点(微团)——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比分子自由程大得多,比设备小得多。拉格朗日法——选定一流体质点,跟踪其运动,考察流体质点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轨线欧拉法——在固定的空间点上,考察流体通过每一空间点时,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流线定态流动——流动参数仅随空间变化,而与时间无关。流线与轨线——轨线是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流线是线上各点的切线为同一时刻各点的速度方向,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定态流体两线重合。系统和控制体——系统(封闭系统)为众多流体质点的集合,是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控制体为某固定空间(化工设备),是用欧拉法考
3、察流体。本门课程通常用欧拉法。1.1.2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体积力——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和离心力是典型的体积力。表面力——与表面积成正比。又分两种:压力-垂直于表面的力,压强单位面积的压力;剪力-平行于表面的力,剪应力单位面积的剪力。压强的单位——N/m2,又称Pa。常用MPa。但压强还有其他单位的形式:如大气压,mmHg,kg(f)/cm2等。剪应力——对大部分流体剪应力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适用层流)τ—剪应力N/m2(Pa)μ—粘度N∙s/m2(Pa∙s)du/dy—法向速度梯度,s-1这
4、里速度梯度实际是角变形速率黏度是流体的物性,是分子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黏度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压强不高,可以忽略)对液体,温度升高,黏度下降(内聚力为主)对气体,温度升高,黏度上升(热运动为主)Fdydudtdθdθ说明:(1)流体剪应力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与正压力无关;(不同于固体表面的摩擦力)(2)当流体静止时du/dy=0,τ=0;(3)相邻流体层的流速,只能是连续变化的,紧靠静止固体壁面处的流体流速为0。黏度的单位较早的手册常用泊(达因∙秒/厘米2)或厘泊1cP(厘泊)=0.001Pa∙s(水的黏度1
5、cP,20度)有时也用ν=μ/ρ,称运动黏度,单位m2/s。黏度μ又称动力黏度。1.1.3流体流动中的机械能固体运动的机械能有:位能、动能。流体运动的机械能有:位能、动能、静压能(压强能)流体黏性造成的剪力要消耗机械能。1.2流体静力学1.2.1静压强在空间的分布静压强-在静止流体中,某点各方向的压强相等。其分布可表达为:P=f(x,y,z)对流体微元的力平衡分析得:在重力场中静止流体中不同高度压强间的关系(静力学基本方程)讨论:p2=p1+ρgh适用条件:静止流体,重力场,不可压缩流体如上底面取在容器的液面上
6、,其压力为p0下底面取在容器的任意面上,其压力为p则p=p0+ρgh当p1有变化时,p2也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p还与ρ,h有关ρ↑p↑h↑p↑等压面——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流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强相等。1.2.2压强能与位能总势能称P/ρ为总势能,即静止流体各点的总势能相同。又称P为虚拟压强,对不可压缩流体,虚拟压强处处相等1.2.3压强的其他表示方法各种压强单位:1atm=1.033㎏(f)/cm2(at)=760mmHg=10.33mH2O=1.0133×105Pa=1.0133bar1at=1
7、㎏(f)/cm2=735.6mmHg=10mH2O=9.81×104Pa压强的基准绝对压——以绝对零压为基准,是流体的真实压强;表压、真空度——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为基准。表压=绝对压—大气压真空度=大气压—表压数值上:表压=-真空度p1表压绝对压绝对压真空度绝对真空当时当地大气压1.2.4压强的静力学测量方法1)简单测压管(图1-7)pA=pa+ρgR适用于(1)高于大气压的压强的测定(2)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3)如pA过大,则R将很大;如pA过小,则R将很小,测量误差增大。2)U型测压管(图1-8)U
8、型管中放有某种液体——指示液(与被测流体不发生化学反应,且不互溶)p1=pA+ρgh1p2=pa+ρigR通过等压面pA–pa=ρigR—ρgh1如被测流体为气体,即ρ<<ρI,则pA–pa=ρigR3)U型压差计(图1-9)p1=pA+ρgh1p2=pB+ρg(h2-R)+ρigR(pA+ρgh1)–(pB+ρgh2)=Rg(ρi-ρ)(pA+ρgzA)–(pB+ρgzB)=Rg(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