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335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30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山东省是全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由1998年的22.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最高的99.8亿美元,增长了三倍,虽然2009年农产品出口额为97.7亿美元,较2008年略有下滑,但出口额仍为全国第一。从1998年到2009年山东已经连续十一年稳居全国农产品出口冠军宝座。近几年来山东省生产总值一直稳居全国第二,2009年被首次被江苏超越,生产总值为33896.65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山东省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论是
2、纵向增长速度、横向国内比较还是结构性产品升级,山东省经济发展堪称中国经济发展的典范。山东过去的发展事实促使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是什么,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能否推动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和贡献。山东农产品出口既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榜首,那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本文对山东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农产品出口这一基本而特殊的贸易类型角度,对贸易与增长关系问题、出口导向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延伸,分析清楚这个问题既对山东省自身经济改革调整有理论意义,同时对与山东省经济结构相似的省份地
3、区发展农产品出口提供借鉴作用。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回顾(1)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其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自产品时的要素利用程度,是国际分工的依据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应出口本国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同时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都能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进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和福利的提高。(2)间接利益理论[2]间接利益理论的提出者是穆勒,该理论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
4、认为对外贸易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基于比较利益更为有效地利用了世界生产力,此外还有间接经济效益,尤为主要包括动态间接效益。(3)新贸易理论[3]以赫尔普曼、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递增是贸易的基础,基于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认为资源差异和规模经济都是一国进行专业化和贸易的原因,前者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产业间贸易,后者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4)外贸乘数理论[4]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外贸乘数理论从需求角度认为,假定在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存在过剩生产要素、国际资
5、本不流动等约束条件下,出口贸易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即扩大出口导致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必然会引起关联产业部门生产增加,从而出口扩张使本国的就业、收入按乘数增加。概言之,对外贸易通过出口扩张产生乘数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5)新增长理论[5]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变动内生化,分析贸易、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罗默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加快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积累,由此促进要素收益率和产业水平提高。2.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研究动态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出
6、口通过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和促进资本形成来实现经济增长有着深刻剖析。Hatemi&Irandoust(2001)[6]认为,出口贸易以其外部性来实现提升投入要素产出效率,其外部性为:一是出口扩张使一国面临更激烈竞争从而刺激国内的自我创新活动;二是国际贸易使各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达到规模经济:三是出口扩张有利于提升国内人力资本和知识存量,使所有厂商都受益。Ghirmay,Grabowski&Sharma(2001)[7]则认为欠发达国家往往享受不到出口的溢出效应,出口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促进资本形成方面
7、:一是出口扩张有利于缓解欠发达国家的“外汇缺口”约束,使一些重要资本品或中间产品的进口成为可能,从而促进资本形成;二是投资是由投资机会而非事前储蓄形成的,出口扩张被认为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对促进资本形成有重要作用。Baldwin&Seghezza(1996)[8]认为贸易通过促进投资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为: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扩大了对资本品的需求,加速了资本积累。贸易自由化通过投资品生产所使用的进口中间品的价格下降,扩大了资本存量。在贸易自由化国家的投资品部门,促进竞争的机制降低了资本品的
8、价格,提高了资本存量,导致在可贸易产品部门密集使用资本。伴随经济不断发展和市场逐步放开,国外研究者逐步开始关注中国情况。Kwan&Cotsomitis(1991)[9]较早利用年度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中国问题,发现1952—1985年间中国实际人均收入与出口占收入比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在1952—1978年期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并在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