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19261
大小:20.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30
《20xx年20xx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xx年-20xx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中
2、采取的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
3、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 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
4、 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24周 第一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一、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的精神。 二、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和丰富的 三、记诵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四、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5-7周 第二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2课时 一、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爱国主义心
5、声。 二、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三、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句子。 四、学习有详有略地记叙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积极参与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过程,展示劳动成果,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8-10周 第三单元 一、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二、了解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三、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情,引起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四、品味记叙散文中的选材构思的方法。 五、懂得合理安排文
6、章的顺序。 六、学习口语交际中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 11周 期中复习、考试 12-14周中段考分析、评讲 第四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 一、体会江山的 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热爱世界。 二、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真切的感情。 三、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五、学习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15-17周 第五单元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 一、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
7、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二、体会课文流露出来的对花鸟虫鱼的真情,学习在记叙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三、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的常见的错误,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 四、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18-19周 第六单元阅读7课时。师生自荐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报告会1课时 一、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二、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科技的社
8、会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四、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20-21周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 xxxx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