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 本学期,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以“优化教学、减负增效”为工作主题,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工作主线,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全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本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区域推进,整合提升,效益为先,创新引领”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
2、应用为主导,以质量为核心,以队伍为保障”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为“创一流教育,建教育名区”做好服务和支撑。 一、继续推进信息化全面应用,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 开展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研训活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技术整合研训活动,把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进一步的学习、积累、实践、反思、研究,切实促进教师整合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开展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优势,借助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尝试创造性课堂
3、教学实践活动。本学期将在白下区开展第二届三区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活动,学科不限。 推进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区新技术、新媒体应用在连续两年的全国新技术新媒体教学应用评比活动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我们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创设**区的品牌,本学期拟定组织中学、幼儿园的学科评比活动,加强中学和幼儿园的应用推进,使得**区的整合应用更上层次。联合兄弟区县开展以logo语言、机器人为研究主题的教研活动,研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 二、进一步抓好校本资源建设,发挥校际资源的共享共用 《**区“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资源共建共享的
4、目标,区电教中心将搭建起较为完善的校本教学资源平台,采取全区统一规划、全员参与的策略,在应用过程中共建共享。以区电教中心为指导,各校信息处为基础,以学科教研员为核心,组织各校部分学科骨干教师,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负责本学科教学资源的创建、审核、评价、管理、应用研讨、推广工作,结合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资源征集、各类评选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最大限度搜集、整理、创建适合我区课堂教学的特色资源库,实现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智慧的共享,取得资源的的增值效应。 我区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采取分散(各校)与集中(区)、自建与购买、效果与激励结合的多种形式并进的模式,把关资源
5、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促进资源的有效应用。通过分散建设,统一管理,区域共享的方式,向全区师生提供服务。我们还将构建具有**区特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管理机制、资源完善与更新机制。至xxxx年我们将充分利用**区优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各学科教学单元课程资源开发整合,达到学科单元课程优质资源覆盖率约80%,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区教育资源库。 三、加强队伍管理建设,培养学校应用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始终是贯穿教师队伍培养的主线。教师是创造教育效益的保证,我们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重点选拔部分学科素养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中
6、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案例研讨、微格反思和教学评比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研究风气的发展,使教师在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改进中获得专业成长。形成一批具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能够主动适应时代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专家学者型骨干教师。 ;本学期举办“网络管理应用培训班”、“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班”、“中学数学教学平台”、“中学物理教学平台”、“中学化学教学平台”、“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培训班,使得新技术新媒体整合课堂教学在我区的中小学中得以广泛普及和推广应用。 四、注重学校网络的应用环境,完善区
7、级信息化应用平台 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继续利用各类网络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引导应用,实现信息共享。到xxxx年,基本形成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便利学习、质量优良、高速畅通的教育平台集群式应用和互通,实现区、校、家三级教育平台的联网开放和共享,为“创一流教育,建教育名城”提供技术支撑环境。学校信息处、网络管理员要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严格杜绝通过校园网传播不良信息,培养健康上网和上健康网的良好习惯。 五、强化“手拉手”活动的有效性,制定合作交流长效机制 跨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