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复习

针灸治疗学复习

ID:39317341

大小:99.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30

针灸治疗学复习_第1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_第2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_第3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_第4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总论:1,针灸治疗作用:①疏通经络:时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③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标。2,针灸治疗原则:①治神守气②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温之,温清并用)③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徐之,不盛不虚则以经取之)3,(1)《灵枢.经脉》曰:“盛泽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则以经取之。”(2)《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除之。”4,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①明辨病症

2、性质②突出经络辨证③注重整体观念④分清标本缓急⑤做到三因制宜。5,奇经八脉证治:《素问.骨空论》曰:①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②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③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难经.二十九难:曰:④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⑤阴维为病,苦心痛。⑥阳维为病,苦寒热。⑦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⑧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6,经络证治:(1)经络辨证:(辨证归经,辩位归经,经络诊察归经,)(2)按经论治:二,1针灸选穴原则:局部取穴,邻近取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

3、随症选穴。(局部取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端取穴——静脉所通,主治所及。)2,配穴方法:按部取穴(局部取穴、上下配穴法、前后取穴法、左右取穴法、三部取穴法);按经取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3,五输穴的临床运用①《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②《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阳井金,阴井木

4、)4子母补泻——①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根据其虚实性质就在本经选取母子穴。②异径取穴法(按十二经脉指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竞买的母经或子经穴施术。三,1,原穴——直接反映脏腑的病变,对本脏腑、本经脉及其连属的组织器官病症,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作用。(和内调外、宜上导下,通达之原气,促使阴阳平衡。)2,络穴——治疗表里两经的病变。3,原络配穴——原则①按表里经脉病变之先后次序定原络;②以表里经脉病变的主次轻重定原络。4,腧穴应用——①用于诊断②治疗相应脏腑

5、病证③治疗五脏所主器官、组织病变。5,募穴——①用于诊断②治疗相应脏腑急性、痛证、实证。(驱邪泻实、通调脏腑、行气止痛,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如中脘通调腑气、治脘腹疼痛;期门疏肝理气,治胁肋疼痛.)募穴12个(中府、膻中、巨阙、章门、期门、京门、天枢、石门、关元、中脘、日月、中极)6,输募配穴——对治疗阴证、阳证惧见的脏腑病症疗效显著。(腹募穴偏治腑病、阳证、热证、实证;背腧穴偏治脏病、阴证、寒证、虚证。)7,郄穴——①治疗急性、发作性病证。②与八会穴相配。8、八会穴——章门、中脘、膻中、膈腧、阳陵

6、泉、太渊、大抒、绝骨。(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对应。)9,下合穴:(上巨墟、足三里、下巨墟、委中、委阳、阳陵泉8。)治疗则以通为用,以降为顺。10,八脉交会穴:列缺、后溪、公孙、足临泣、内关、外关、照海、申脉。运用①治疗本经所循行经过的四肢躯干、头面五官病变;②奇经八脉的有关病变,为治疗所通奇经病症的首选腧穴。如后溪主治脊柱强痛、角弓反张得督脉病变。公孙主治胸腹气逆而拘急、气上冲心的冲脉病变。11,交会穴;(约有90个)——治疗交会经脉所属脏腑、组织的病变。(如大椎为诸阳经之交会穴,能通一身之

7、阳;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理脾、肝、肾有独到之处;关元、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头维是足阳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内科:一,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位主症的一类病症。1,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2,辨证——1).行痹(风痹):关节游走性疼痛。2.)痛痹(寒痹):剧痛,遇寒则甚。3.)着痹(湿痹):痛处固定,酸痛重着。4.)热痹(热痹):关节红肿热痛3治疗:治法——通经活络止痛①行痹:兼活血祛风,针灸并用,泻法;②

8、着痹:兼除湿化浊,针灸并用,泻法;②痛痹:兼温经散寒,针灸并用,泻法;④热痹:兼清热消肿,针用泻法,点刺出血。4主穴:局部取穴,结合循经和辨证取穴5,辨证加减:①行痹:膈俞血海----活血调血以祛风②痛痹:肾俞关元----温补肾阳、祛寒外出③着痹:足三里阴陵泉----健脾除湿④热痹:大椎、曲池----清泻热毒。 久痹: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三阴交、大杼、阳陵泉、悬钟。6,电针——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刺激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