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

ID:39306915

大小:700.1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30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_第1页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_第2页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_第3页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_第4页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CAD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常用绘图命令及点坐标指定方法上讲要点回顾;设置绘图单位及绘图图限;常用绘图命令介绍;点坐标的栅格捕捉指定方法;点坐标的对象特征点捕捉指定方法;点坐标的对象追踪指定方法;点坐标的极轴追踪指定方法;点坐标的直线长度指定方法;本讲课后作业。1、上讲要点回顾图形的分类;AutoCAD的发展;AutoCAD的启动与退出;AutoCAD的界面介绍;AutoCAD的坐标系;绘图命令的三种输入方法;坐标点的三种输入方法;绘图命令的三种输入方法1.从键盘输入命令仅当命令行出现“Command:时,方可在键盘输入命令。2.菜单输入法4.命令的重复执行方

2、法在“Command:”后直接按回车键将重复上一个命令。另外空格键、回车键和鼠标右键是等效的。5.命令的中断:Esc键3.工具栏快捷按钮输入法坐标点的三种输入方法1.绝对坐标输入法;直接输入待定点的坐标值,中间以逗号隔开,如:100,150,02.相对坐标输入法;待定点坐标值相对于上一个固定点的偏移量,必须先输入相对符号“@”,如:@210,03.相对极坐标输入法;待定点相对于上一个固定点的距离和两点连线与X轴的夹角,必须先输入相对符号“@”,如:@50<452、设置绘图单位及绘图图限在AutoCAD中,用户可以采用1:1的比例因子绘图,

3、因此,所有的直线、圆和其他对象都可以以真实大小来绘制。例如,如果一个零件长200cm,那么它也可以按200cm的真实大小来绘制,在需要打印出图时,再将图形按图纸大小进行缩放。设置绘图图限通常,在开始绘制一张工程图前,需要根据所绘图纸大小确定AutoCAD绘图图限,通过设置图限参数限制必须绘制在当前图限内。使用LIMITS命令可以在模型空间中设置一个想象的矩形绘图区域,称为图限。它确定的区域是可见栅格指示的区域,也是选择“视图”

4、“缩放”

5、“全部”命令时决定显示多大图形的一个参数。配置绘图系统执行“工具”“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在

6、“用户系统配置”标签中,可以设置在AutoCAD中优化性能的选项。配置绘图系统在绘制图形之前,在“显示”标签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设置绘图区的颜色。配置绘图系统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通过开启自动保存文件的功能,可以防止在绘图时因意外造成的文件丢失,将损失降到最小。3.常用绘图命令介绍直线;构造线;多段线;正多边形;矩形;圆弧;圆;云线;样条曲线;椭圆;椭圆弧;画点;4.点坐标的栅格捕捉指定方法设置栅格捕捉类型。如果指定点,光标将沿垂直或水平栅格点进行捕捉。矩形捕捉:将捕捉样式设置为标准“矩形”捕捉模式。当捕捉类型设置为“栅格”并

7、且打开“捕捉”模式时,光标将捕捉矩形捕捉栅格。等轴测捕捉:将捕捉样式设置为“等轴测”捕捉模式。当捕捉类型设置为“栅格”并且打开“捕捉”模式时,光标将捕捉等轴测捕捉栅格。5.点坐标的对象特征点捕捉指定方法在AutoCAD绘图中大部分点的确定是捕捉现有特征点来完成指定的。对象捕捉又分为单点捕捉和系统自动捕捉。单点捕捉法:捕捉类型仅限于对当前点的确定,完成后回归当前系统捕捉状态,其优先级高于系统捕捉。系统捕捉法:可同时设置多个特征点捕捉为当前系统的自动捕捉点。常用的对象特征点6.点坐标的对象追踪指定方法显示已获得的对象捕捉点的正交(水平/垂直)

8、对象捕捉追踪路径。通常仅用于正交追踪模式;7.点坐标的极轴追踪指定方法将捕捉类型设置为“极轴捕捉”。如果打开了“捕捉”模式并在极轴追踪打开的情况下指定点,光标将沿在“极轴追踪”选项卡上相对于极轴追踪起点设置的极轴对齐角度进行捕捉。8.点坐标的直线长度指定方法当预先知道待定点和上一个固定点的距离时,可在确定直线绘制方向的前提下直接输入直线的长度,从而确定待定点的坐标。在正交模式下的直线长度输入法;通常用户绘制水平垂直直线,需要打开正交绘图模式。在极轴追踪模式下的直线长度输入法;可绘制当前设置极轴角度的直线,需要打开极轴追踪绘图模式。绘图实例

9、讲解本次课作业本次课主要内容设置绘图单位及绘图图限;常用绘图命令介绍;点坐标的栅格捕捉指定方法;点坐标的对象特征点捕捉指定方法;点坐标的对象追踪指定方法;点坐标的极轴追踪指定方法;点坐标的直线长度指定方法;绘制简单图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