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00740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9
《赴合肥等地考察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合肥、长沙、武汉三地支持工业的考察报告近年来,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工业竞相发展,各有特色,其中武汉工业总量最大,合肥工业增速最快,长沙工业特色明显,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支持工业发展、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我市重点企业壮大工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合肥、武汉、长沙三地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合肥市初步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体系。2009年,总产值超3亿的工业企业126户,超10亿元的36户,超50亿元的9户,超100亿元的2户。完成工业
2、总产值2749.2亿元,年均增长34.4%;实现增加值767.5亿元,年均增长25.4%;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16.5亿元,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5%。今年1-8月,全市共新增规上企业274户,规上企业已达1998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72.3亿元,同比增长35.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同比增长23.2%;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23.8亿元,同比增长52.3%。“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光伏、新型平板显示、通讯等产业,计划7投资6000亿元,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型平板显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6
3、个千亿元产业,打造化工、冶金、新材料、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10个500亿元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0亿元,力争达到15000亿元。武汉市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汽车及机电产业、食品产业、电子信息及生物医疗产业、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等四个产业集聚区。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752亿元,完成增加值1772亿元,利税637亿元。全市过3亿元的企业178户,过10亿元的企业50户,过50亿元的企业14户,过100亿元的企业8户。“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将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5年,计划工业投资6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
4、达到6000户,20户企业过百亿,3户企业过千亿。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0亿元,增加值4200亿元,其中,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产值各突破2000亿元,食品、钢铁、石化等产业产值各突破1000亿元。长沙市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等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六大产业集群。2009年,规上企业达到2386户,工业总产值完成3311.4亿元,增加值达到1158.2亿元,实现利税685.5亿元。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1%,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26.1%,增速列全国27个省会城市
5、前三位。“十一五”间全市预计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6778亿元,比“十五”末净增4.8倍,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名,超越了西安、昆明、哈尔滨、长春、福州、济南、石家庄7个省会城市,上升到第8位。7“十二五”期间,长沙工业将着力推进“44111工程”,即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材料产业进一步壮大为4个过2000亿元产业集群,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做大成为4个过500亿元产业集群,还包括支持比亚迪、广汽菲亚特、陕汽重卡、晟通科技、山河智能等10家龙头企业实现100亿元规模,培育1000家规模过亿元的骨干企业
6、、特色企业,重点扶持10家以上龙头或骨干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把现有的“两区九园”和市级工业乡镇小区整顿规范为三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即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材料等产业为重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电子信息、食品及烟草为重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家用电器为重心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15年,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达1200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1600亿元。二、合肥、武汉、长沙三地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1、领导高度重视合肥市把“工业立市”作为经济发展的第
7、一方略,提出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工业发展提到重中之重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市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专题汇报,及时解决涉及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根据需要及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长沙市实施“兴工强市”战略,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由3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长沙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开展以“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为主题7的“两帮两促”活动。武汉市自2008年开始,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建立市人民政
8、府领导同志与大企业对口联系制度。每位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对口联系6—8户大企业,定期到企业调研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直接听取企业关于加快发展、改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