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ID:39298280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9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人自2009年4月在新处乡坳后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农村工作,对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讨。坳后村是新处乡的红旗村,是全县最早一批实施整村搬迁的村。离县城、古市镇较近,是松阳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较快的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其经验与问题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

2、,松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处乡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为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相协调,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一、坳后村的基本情况新处乡坳后村原处于海拔500多米的山腰上,人均耕地0.8亩,且大多是山坳里的山垅田。村里交通极为不便,通往山脚的是一条宽不足一米,用石块砌成的陡峭山路。因为经济落后、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全村305个村民中,30岁以上的光

3、棍就有40多个,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为了改变落后贫困的面貌,该村于1997年10月开始实施“下山脱贫”工作,2001年基本实现下山,如今,全村已建成80余幢新房。搬迁后的坳后新村位于新处乡东部,海拔245米,距县城17公里,距龙丽高速古市出口约8公里,交通便捷。全村现有99户,305人;有竹山492亩,山林3411亩,耕地130亩,园地393亩,主要产业是茶叶、吊瓜、笋竹林等。为了真正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该村还因地制宜,先后开发了名优茶、吊瓜、笋竹两用林、香榧等经济作物,并形成了茶叶、吊瓜生产、收购、销售企业型经营模式,有的村民买了小货车搞起了运输,有

4、的还把汽车开回了家,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0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5639元,是新处乡红旗村。重新安置的坳后村规划起点相对较高,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该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民风淳朴。从2001年起,坳后村便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的光荣称号,2002年通过“小康村”验收;2004年通过了市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验收,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评为县级生态村、2009年被评为市级“法制示范村”、县“巾帼示范村”、县“信用村”。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坳后村从本村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自身特色,文化生

5、活越来越丰富,为新处乡农村文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抓组织落实,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和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紧紧抓住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以及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等重大机遇,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村干部经常投身于各种农村文化建设与活动之中,村民也能切身感受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积极拥护、热心参与新农

6、村文化建设。2、抓阵地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村两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该村开展村务活动、组织活动、文化娱乐的阵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赠送了腰鼓、音响等设备,充实了村文化器材。设立了县图书馆坳后村流动图书站和远程教育网络室。新处乡第一所健康学校也在坳后村挂牌成立。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及时为村民送去健康、致富信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投资80万兴建的坳后村委办公楼集办公、教育、娱乐为一体,一楼是老年活动室,二楼是办公场所、三楼是村

7、健康学校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2010年还建成了群众健身活动广场。3、抓载体创新,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保障。一是以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科技下乡为载体,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送文化下乡成为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农民群众捧上了“文化大餐”。为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设立县图书馆坳后流动图书室,每月阅读人数达30人次,逐步缓解基层群众反应读书难、读新书好书难问题,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将送电影下乡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县图书馆送科技下乡,放映幻灯片,宣传科普知识、香榧、茶叶、吊瓜栽培管理技术等内容。每年农历

8、十月,由全体村民集资邀请戏班子进村演出,极大的丰富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