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95075
大小:4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9
《农村村庄环境问题和整治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村庄环境问题和整治工作调研报告时间:2007-12-21[大中小]浏览次数:2893[打印][关闭][收藏]周炜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城市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世界城市化史表明,根据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水平,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可以把这三个阶段称之为低级、中级和高级阶段。一般来讲,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低级阶段,这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城市空间分布呈现“点”状特征,城市文明基本固定在城市里;城市化水平在30%—70%为中级阶段,人均GDP约为100
2、0—10000美元,城市化进程加速度发展,城市空间分布呈现“带”状特征,城市文明逐渐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高级阶段,人均GDP约为10000美元及以上,城市化进程趋于平稳,城市空间分布呈现“网”状特征,城市文明在广大农村基本普及。在高级阶段,城乡界限变得模糊,城乡一体化趋势得到显现。无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工业化发展已初步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也高达67%,即将进入高级阶段,无锡人均GDP达到了7000多美元。第一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口所占比重急剧下降。在未来5—10年间,无锡城市化将会逐渐从向心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发展到离心型城市化(分散
3、型城市化)。城市空间分布将由中级阶段的“带”状特征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网”状特征。到时,无锡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资源、城市活动将会逐渐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离心与扩散、辐射和分流,使周边地区以及辽阔经济腹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无锡这个中心城市的影响下,也逐渐走上城市化和现代化之路。同时,围绕着中心城市将会出现大量的卫星城镇。这就是城市的郊区化现象。预计无锡城市化在未来5—10年间,将会出现大量郊区化现象。城市化进程将会很快进入离心分散化进程中的城市郊区化。城市的扩张将会以分散化、低密度为特点,郊区化将会是景观上的郊区化和功能上的郊区化相结合。在农村景观上的郊区化和功
4、能上的郊区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的客观需求,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城市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无锡农村正在大力建设新型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选址上,既可考虑建设全新的新型社区,也可考虑定点在原有自然村建设新型社区,不一定非要拆掉原有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达标村也可以是保留的自然村。通过对原有自然村庄的整治来达到示范村的标准。当然哪些自然村要保留,哪些自然村要拆掉,一定要按照科学标准来细心选择、精心规划。(二)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无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农民集中要走建设新型社区之路;另一方面,村庄整治也是新农村建设系统工程中人居环境治
5、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村庄整治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途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村容整洁”在新农村建设中最主要的是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村庄整治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首先,村庄环境是“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居住环境,反之,脏、乱、差以及环境污染,极有可能直接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更谈不上生产发展了;其次,村容整洁是“生活宽裕”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宽裕必然会着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追求卫生、文化设施的完善,通过村庄整治,可以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标准;再次,村庄整治是“
6、乡风文明”的载体。村庄整治可以使村庄环境美化,促进村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最后,村庄整治是“管理民主”的一种体现,在村庄整治中,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建设,进行自主管理,由此进一步丰富了民主决策的新内容。村庄整治工作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它与推进农民居住集中工作切实相关。从表层来看,村庄整治主要是在硬件上通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深层来看,村庄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措施,是建设新农村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所以,不能孤立地就整治而整治,应把它与整个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可以体现在方方方面,但是
7、最能够给与人们强烈感官感受的是人居环境的改变。无锡新农村建设显示性的成果之一可以表现为整洁美观的人居环境。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居住环境的改善是重要标志,它能够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冲击。实践经验表明,通过积极有序地引导乡村居民点合理整治,提高乡村居民点的规划水平,建设新兴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能够极大改善和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乃至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使得农民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加快农民向市民的社会角色转化,加快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步伐,最终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