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81965
大小:864.66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29
《第七章矿井通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7.1概述凤凰山铜矿III矿体是一个板状的大理岩矿床,SiO2含量低;矿脉含硫量少,达不到自然危害性,井下最多工人190人,因此,工作面的通风应保证排尘及排除炮烟的需要,以最大可能减少矿尘危害。根据安全规程,对凤凰山铜III矿体的矿井下通风安全做如下要求:(1)有人工作或可能有人到达的井巷,其空气成份(按体积计算)应为O2≥20%,CO2≤0.5%。空气的温度不得高于25℃,总回风流中的CO2不得超过1%。(2)井下空气需经常保持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规定:CO2:0.2,SiO2:0.02,H2S:0.01(按重量计算mg/升)(3)所有矿井均应实行全
2、面机械通风,在浅部矿井,也可采用自然通风,主扇要求连续运转。7.2矿井通风条件凤凰山铜矿Ⅲ号矿带30线至35线间,其年产矿量13万吨,服务年限14年;采用竖井开拓,有轨运输;阶段的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采用双翼开采;主要的采矿方法为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垂直方向中深孔凿岩,每个矿房配置1台YQ-80新型钻机,井下回采的矿块数为3个,每天井下工作人数共190多人。7.3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7.3.1通风系统确定的依据(1)风路短、阻力小、通风网络简单、风流容易控制,在主要人行运输坑道和工作点上污风不串联;(2)风量分配满足生产需要,漏风少;(3)通风构筑物少,便于维护管理;(
3、4)专用通风井巷工程量少,施工方便;(5)通风动力消耗少,通风费用低。7.3.2风井位置的确定风井布置方式有中央对角式,中央并列式以及侧翼对角式。根据该矿山的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它井筒的原则及所选用的通风系统,这里选用二种方案。方案一:中央对角式布置在矿体中央布置的主井(兼作副井)作为进风井,然后在矿体走向端部布置2条排风井,风井1的坐标为(97394,16582),风井2的坐标为(97192,16866),风井2内布置梯子间,作为第二安全出口。采用这样的布置以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回采时,新鲜风流从主井进入,经过阶段输巷道进入各个作业地点,冲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各中段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进而
4、排出地表,其示意图如图7—1所示。图7—1方案二:中央并列式布置在矿体中央布置的主井(兼作副井)作为进风井,然后在离主井不小于20m的合适地段布置一条排风井,风井3的坐标为(97466,16698),同时风井内布置梯子间,作为第二安全出口,采用这样的布置以形成并列式通风系统。回采时,新鲜风流从主井进入,经过阶段输巷道进入各个作业地点。冲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各中段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进而排出地表,其示意图如图7—2所示。图7—27.3.3通风系统根据凤凰山铜矿III号矿体的赋存条件和选择通风系统的要求,通过对整体式通风系统和分区通风系统优缺点的比较,这里选用整体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选用抽出式
5、通风,主扇安装位置在地表,这样有很多优点:安装、检修、维护管理比较方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扇风机不易受到损害。7.3.4通风网路1、阶段通风网络根据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的结构特点,通风网路型式选用阶梯式网路。在新鲜风流主井进入后,利用各中段运输巷道向采区送风,这样利用上阶段已结束生产的部分运输坑道作为下阶段的回风巷道,形成上下阶段风流不串联和较稳定风流的并联网路。井下不专门设立进风道和回风道,这样可以减少开拓工程量,降低基建费用。例如,在开采-40m中段时以-10m中段的阶段运输巷道作为回风巷道,因为-10m中段以上矿石储存量较少,在开采-10m中段以上的矿石时不在专门布置一条回风井,用
6、于到单独排风,而是采用局部通风。但是开拓、采准阶段的污风需要单独引到回风巷道排出地表,其示意图如图7—3所示。图7—3阶段通风网络示意图2、采场通风网络凤凰山铜矿III号矿体由于规模小,倾角陡(接近90°),在开采技术上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开采。采场属于有耙道结构的巷道型采场。采场作业面分为二部分凿岩作业面和出矿作业面,这二部分都采用贯穿风流通风,并各有独立的通风路线,风流互不相连。鲜风流从进风巷道由穿脉巷道经人行天井到出矿水平和上部凿岩作业面,清洗作业面后的污浊风流,通过另一翼的通风行人天井排至最上面的回风道(上中段运输平巷),然后由风井排出地表,如图7—4所示:图7—4采场通风网络
7、示意图7.4风量计算7.4.1全矿总风量计算式:Q矿=k(n回采Q回采+n备采Q备采+n采切Q采切+n掘进Q掘进+Q硐室)(7—1)式中K——矿井风量备用系数,取k=1.4;Q回采—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m3/s;n回采—回采工作面个数,n回采=1个;Q备采—备用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一般取Q备采=0.5Q回采,m3/s;n备采—备用回采工作面个数,n备采=1个;Q采切—采切工作面需风量,m3/s;n采切—采切工作面个数,n采切=1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