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73952
大小:63.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9
《特级教师杨玉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特级教师杨玉翠
2、看完这堂数学课,连语文老师都成了她的“粉丝”!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眼里,数学,似乎都是“枯燥”的代名词。数学课,似乎就是背不完的公式、概念、定理,做不完的练习题和试卷。但走进杨玉翠的课堂,你会发现:她的课,让学生痴迷。这里面流淌的是思维的力量,是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就感后对学习自发的渴求!信不信,这也是数学课杨玉翠的数学课改实验,似乎已经“跳出了数学”。譬如她的“数学阅读课”。杨玉翠认为,学会阅读,并不只是语文课的任务,要让学生会学、学好数学,同样需要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上课伊始,杨玉翠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会读书吗?”“会!”“会读数学书吗?”“太会了!”孩子们开
3、始怀疑,怎么杨老师会问如此简单的问题?“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5页,看谁读得又好又快!”1分钟左右的时间,全班学生迫不及待地合上课本。“同学们读得真快!谁能告诉大家,这一页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全班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能够说出来。“好,请翻开书,再看一遍,这次看谁读得又好又快!”大约两分钟后,同学们陆续合上了书。“第二句话是什么?”又是面面相觑,仍然没有一人能回答出来。“老师再给你们5分钟,这次看谁读得认真?”有了前面两次的教训,这次全班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等他们读完后,杨玉翠又问:“谁知道这一页一共有几句话?”学生又傻眼了。“现在,你想说点什么?”“我觉得这页书看起来简单,其
4、实要真正读懂还真难!”“我觉得如果要真正读懂这个知识,我得读100遍!”“我得读三天。”此时,杨玉翠知道,出示课题的时机到了。“的确,要真正读懂数学书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今天我们专门研究‘怎样阅读数学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杨玉翠开始以课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数学书,并逐步帮助学生梳理出如下读书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看清题目,初步感知所学知识。第二个层次:细读,画出重点词语。第三个层次:进一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会学习的方法。第四个层次: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整理思路,讲出学习过程。最后,杨玉翠出示了两个提示:1.从重点的地方发现问题,从不明白、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
5、题。2.整理你的思路,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同桌听听。……这是一节令很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开眼”的数学阅读课。每位听课者,无不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了一种润泽的气息里,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惊觉时间之流逝。杨玉翠深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全方位训练的过程。在内容上,她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的原则,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一小节,如上面“三角形的内角和”;再让学生读一个单元,如“多边形的面积”;再后来,她就让学生读一个领域的内容,如“位置与方向”。慢慢地,最后学生能读数学教材目录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如果一个教师具有很强
6、的问题意识,就会把这种思想、方法时时刻刻渗透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增强。”杨玉翠认为,学生不会问,是因为教师不会问,所以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第一步,教师要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能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如此不断总结,不断渗透,就可以促使孩子形成问的习惯。她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哪些地方需要提出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当堂解决?那些问题需要延续或拖延?哪些是重点难点?为此,每节课杨玉翠都会给自己布置一个任务,把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尽量用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便课堂上应付自如。如让学生编制乘
7、法口诀,她会准备如下问题:×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什么?第二个呢?最后一个呢?每句口诀的含义是什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有的关键问题学生没提出来,老师再提出来。不久前,杨玉翠带领二年级的孩子们学习《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课本上出示了一个情境图,学生很容易算出,要想解决一共需要多少节车厢,必须先算一共有多少人,所以先算3×8=24(人),再算24÷4=6(个),合起来就是3×8÷4=24÷4=6(个)。杨玉翠先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个学生说:“乘除法混在一起,谁在前面先算谁。”师:“是吗?其他同学有没有疑问?”学生陷入了沉思,一会儿,有个学生问:“为什
8、么谁在前面先算谁?”一生答:“因为要先算需要多少节车厢,必须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另一学生质疑:“如果没有这个情景,只是一个算式呢?为什么要谁在前面先算谁?”师:“是呀,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个疑问?”这时,有个学生改变了主意:“我觉得只是从这一个题中就得出‘谁在前面先算谁’的结论,太草率了。”师:“那怎么得出结论才不草率呢?”这个学生说:“得多举例子进行验证。”于是,孩子们开始分组举例进行研究。令杨玉翠惊讶的是,孩子们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乘除法混合运算,乘法在前面的,先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