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ID:39270592

大小:7.8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6-29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第4页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胜泉教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理论与实践”项目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010年5月于河北丰宁余胜泉教授toyusq@gmail.comhttp://www.etc.edu.cn——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深入探索主要内容项目背景31项目目标32工作内容与实施策略33(1)理论、模式与方法(2)信息化教学支持技术方案(3)信息化应用推进支持服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途径一政策性资金投入,改善学习环境和办学条件途径二提高学科标准和学习成绩测试标准、建立有效的责任和绩效机制途径三实施面向农村教育的专项计划或重大工程途径……教育过程均衡教育结果均衡教育起点均衡一、项

2、目背景聚焦点有没有一种通过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来达到“教育结果均衡”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一、项目背景“教育信息化如何实现大投入下的大产出,高投资下的高效益?”“在教育起点、教育环境不公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本项目就是要对此作出理直气壮的回答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本研究预期总目标通过自主创新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有效运用,在县(区)内建立一批以薄弱学校为主体的中小学核心示范校,小学在非网络环境下或使用公共机房、中学使用公共机房开展课题的研究,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这批核心示范校参与课题的所有班级在3~

3、6年内实现学科(小学语文、英语,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大幅度提升,使得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或接近当地区域一类学校的教学质量,用一类学校的试卷考核示范学校学生,在成绩上争取达到无显著差异;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这批核心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普遍提高区域内的整体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差别,从而在整体上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特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均衡不是完全一致,而是在一个底线基础上的各具特色,这里所说的“特色均衡”,是从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教

4、学特色的视角出发,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特色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为核心探索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新理念。特色均衡理念指导下的区域义务教育倡导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品牌效应,使学科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的课程建设等教学特色凸显出来,在特色中找均衡,在均衡中寻特色,最终将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上。本研究核心目标: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好:学科知识学得好,实验班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比同年级非实验班的学生要好,也好于同等级别学校的非实验班;快:接受能力快,思维敏捷,学生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学得快,可以提前达到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可以有更

5、多的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灵活运用;多:实验班学生比其他班学生知识面多、宽、广,接受的信息量大,参与课堂的机会多、参与测试的机会多、参与实践解决问题的机会多、学生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思维品质、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强,综合能力强,动手与实践能力强、显性的能力和隐性的能力都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体验快乐学习;实验班学生精神面貌与非实验班相比,课堂氛围好,参与性强,学生有积极的情感

6、体验。本研究核心目标:学校特色均衡发展区域内薄弱学校总体教学质量达到区域内一类学校水平,同等测试条件下,无显著性差异;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创新思维各具特色的发展,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建立起体现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教学模式,组合成具有特色的数字课程涌现出一批有自己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专家型教师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基于案例的、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体系,推动有特色的学习型教研组的建立三、工作内容与实施策略实施方案体系结构1.理论、模式与方法信息化教学理论1.坚持一个中心2.落实两个前提(条件)3.突出三个重点4.处理好四方面关系5.注重五个教学

7、策略五维创新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检验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2.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4.创造性思维理论5.面向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可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理论的核心要点与通俗解读学前儿童有坚实的母语语言基础语言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语言的听、说、对语义的理解存在关键期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识字、阅读、作文”三位一体“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三者割裂——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儿童母语有强大的“音、义和句型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