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5482
大小:681.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感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俗与设计25一切设计都是为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各国、各民族、各地方的历史、民俗、伦理、信仰,都与设计息息相关,也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知识,是开拓设计空间的资源。本期刊发的谈清明节、谈传统伦理、谈舟山民间信仰的三篇论文,即为此意。感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文/李荣启清明节即将来临,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和热情响应。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它承载着神州华夏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共祖同宗上百代的文明信息,
2、寄托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理性情怀,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对家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足见清明节与农业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独有清明节具生产的密切关系。有双重身份:节气兼节日。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春耕春种的节气,后来逐渐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为一体,在唐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
3、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节日时间为冬至后105天,也就是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在清明前两天。节日持续3天,期间禁火冷食,故而得名。寒食俗节日。随着时代的前行,清明节不断地演化发展,不仅衍生节起源甚早,大约始于周代。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出一些新习俗、新风尚,而且具有了更加丰富深厚的文化蕴涵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逐渐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和现实意义。2006年5月,“清明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一了,
4、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冷食。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把清寒食节的起源与习俗,与春秋时期一段动人的故事相关。传明节同端午节、中秋节一起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使清明节真正成为全民的节日。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一、节日
5、源流感物思亲辱。原来跟随他逃亡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前程去了,只清明本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后。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的一大发明,是根据气温、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而制定的一种历法,它是我国劳动人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
6、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我国大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草木萌茂、桃红柳绿、天朗气清、生机勃发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的景象。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介子推坚辞不就。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时介子推因看不惯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清众臣的争功邀赏,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
7、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26民俗与设计南),隐居起来。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能找到。于是,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路。大火接连烧了三天三夜,一座青山变成了焦土一片,仍没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一起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准备安葬,突然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
8、政清明复清明。据考证,此诗并非介子推之作,显为后人所托。传说中,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介子推蒙难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此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示纪念。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个枝条,编了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