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47742
大小:214.0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6-28
《相位法对电能计量装置误接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 测量前准备工作 工作前,首先要完善好工作票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认真填写好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并履行好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可通过钳形相位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出三相负载的性质(阻性、感性、容性及相角)。 4.钳形相位表的使用方法(以使用SMG2000相位表为例) (1)将相位表的红笔和黑笔连线的另一端,按颜色分别插入相位表上标有“U1”的两侧插孔内。 (2)将相位表电流卡钳连线的另一端,插入相位表上标有“I2”插孔内。此时应注意:使用相位表时I1和U2是一组,I2和U1是一组。 (3)在使用相位表前应先对其进行“校准”。具体方法是:将相位
2、表上的旋钮开关至“360°校”档。此时,相位表上的显示窗口应显示“360”,若显示值不是“360”时,可调节“W”校准螺丝,直至其显示值为“360”为止。 (4)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5.检查测量步骤 (1)电能计量装置外观检查: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外表、封印等的检查,初步判断电力客户是否依法用电,有无违约窃电现象。 (2)相关数据测量: ①三相相电压及线电压--用仪表的电压档可判断出电能表有无某元件失压、欠压现象; ②三相电流测量--用仪表的电流档,用钳表可依次测量出I1、I2、I1+I2的电流值,从而判
3、断出电能表某相元件有无缺电流、电流反接或电流差现象; ③电压相序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接入电能表电压U12与U32之间的相位差,若为300°,则为正相序;若为60°,则为逆相序; ④接入电能表电流与电压间相位差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可测出U1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及U3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 6.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通过所测结果,绘制出向量图,依据负载性质及功率因数范围,在图中定出b相位置(因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中,b相不加电流即b相无电流)及a、c相位置,并依据三相相序判断出表头实际所加电压U12及U32,然后根据U1
4、2与I1、I2或U32与I1、I2间的相位关系,确定出实际表头所加电流,并准确判别出相位。据此可判断电能表二元件所加电压、电流错误接线形式,并写出电能表错误接线功率表达式,从而推算出错误接线更正系数,计算出实际电量。 7.工程实例 某10kV高压供电户,变压器总容量为2500kVA,装有150/5计量电流互感器两台、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10/0.1kV电压互感器两台、V-V接线,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一只。某日,电能表校表人员至现场检查,发现计量装置封印有伪造现象,电能表倒走。拆封后利用钳形相位表检测,测量数据如下: (1)实际负荷功率因数角φ=
5、35°,为感性。 (2)电流测量值分别为:I1=3.5AI2=3.5AI1+I2=6A 因为这三个量的值不相等,其中一个量的值是其余任意一个量的倍,则说明有一相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了。 (3)电压测量值分别为:U12=102VU23=101VU31=100VU1=0VU2=102VU3=101V 因为在采用V/V形接法的电压二次回路里,规定的B相电压是要接地的,因此,对地为0V的那一相电压应该是B相电压,可判断出U1为B相电压. (4)相序测量:U12与U32间相位角为60° 因此可判断相序为逆相序。 (5)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测量
6、值分别为:用钳形相位表的“φ”档测量各相电压对应电流的相位角。本例中所测得的相位角度为U12对I1为245°;U32对I1为185°;U12对I2为305°;U32对I2为245°; (6)根据所测相序为逆相序,逆相序的接线形式有三种组合:ACB,CBA,BAC.而本例中U1为B相电压,因此可确定相别为BAC。 (8)列出错误接线下的功率表达式: 由图我们可知P1=U12I1COS(2100+Φ)=UbaIaCOS(2100+Φ)) P2=U32I2COS(2100+Φ)=Uca(-Ic)COS(2100+Φ)) 则总功率表达式P=P1
7、+P2=UbaIaCOS(2100+Φ)+Uca(-Ic)COS(2100+Φ)=-2UICOS(300+Φ),可以看出电能表倒转。 (9)计算更正系数及实际电量: K==UICOSΦ/
8、-2UICOS(300+Φ)
9、=/(-tgΦ) 此时表计实抄示数为-30(电能表倒走)。 错误接线时计量电量a=(-30)×150/5×10/0.1=-90000kwh 实际电量Wr=k×a=151200kwh 因该客户擅自开启、伪造计量装置封印,属窃电行为,对照《供电营业规则》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当即对该户中止供电,补收所窃电量的电费,并处所窃电
10、费三倍的违约使用电费,合计约30余万元,为供电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