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42786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8
《建筑学毕设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别: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学学生姓名张辉映学号2008010181指导教师欧军珺朱姗姗职称硕士所选题目名称:低碳时代新城区某设计公司办公基地设计课题研究现状:(1)进入21世纪以后,低碳环保等理念随着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开始逐渐的走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筑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高耗能,高耗材,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大户,而作为对于低碳和环境保护的这一呼吁的回应,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正在世界各地被建筑师们实践和探索。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2、中国式的建筑行业发展一直都是铺张浪费,反复与拆建之中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极大浪费,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对低碳低耗能的建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很多。在面临这资源环境等迫切问题的压力之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经济建设发展进行了新的目标和要求。(2)我国的低碳建筑发展形势首先是我国对于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现在比起初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中国如此偌大的一个地域来说,这些无异于杯水车薪,导致这些的因素,大致有:其一,政府对此缺乏相当的可靠地制度,没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管理建筑活动的机制,对于低碳建筑没有实际的标
3、准要求,可以说成是一个参考吧。其二,从事建筑活动的人员,投资商,还有设计及施工单位的等一系列的建筑从业活动者,行业内比较混乱,而且低碳环保建筑涉及的往往又不止一个专业,所以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其三,民众以及舆论有关环保低碳意识的缺乏,消费者是面对于市场需求的终端,消费方向决定着建筑模式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民众对于低碳建筑的要求还未曾达到相当的高度,舆论同样如此,甚至演变成了,开发商投资者来引导消费者,这是人民权利意识的丧失的表现。其四,-IV-低碳建筑对于技术要求是十分繁杂的,所涉及的建筑部门很多,往往需要好几个专业进行协同作业,而且前期投
4、资较为庞大,开发商有时也是较为难以接受,有些技术甚至需要从国外引进,就更为困难了。而用于低碳建筑的建材以及设施往往是新技术,新材料,造价昂贵,切不易装配,施工不变。以上种种都导致我国低碳建筑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3)国际发达国家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进程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对低碳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在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探索中,摸索出了低碳建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虽略有不同,可都十分行之有效,比较权威的像,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以及加拿大绿色建筑挑战200(GBC2000)和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在实际的低碳建
5、筑力行中,诸如英国,瑞典,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在进行着不同方向的低碳建设的探索,都有相应的一系列配实行套准则与侧重方向。比较典型的项目有,始建于2002年的英国伯丁顿低碳社区,是首个“零耗能”的社区;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汉马贝湖城是斯德哥尔摩多年来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到2017年,该区将建成可容纳2.5万人的1.1万套公寓房。该区已计划采用生态循环系统,旨在创建生态和环境敏感型建筑与生活方式。马尔默的汉姆恩西区。汉姆恩海滨西区的第一阶段改造工作与2001年在马尔默举办的Bo01欧洲住宅博览会同步进行。该区拥
6、有独立住房、联排住房和600套公寓房,还有办公楼、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未来几年该区将继续发展,目标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区树立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典范。 (4)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更需要探索一条独特的低碳转型路径。-IV-课题研究目的:通过这次设计主要是探索低碳办公的一种模式,了解低碳建筑的发展和意义。a)通过实际的实习和学习,在实际接触建筑的各类实际工程之后,对本课题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解读,真正了解绿色建筑低碳办公的实际工程的措施和手
7、段。b)通过大学的学习以及研究,在本次毕业设计中,综合发挥出所学所思所问。c)了解绿色生态建筑d)对低碳办公或者是说新型办公形式的一种探索。e)增强对建筑结构,设备,技术措施的了解和应用。f)增强对建筑造型的塑造和空间方面的理解。课题研究内容:这次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合理的进行场地设计,在完善各类规范指标中,增强场地的通畅和美感。b)适当的运用当前新型的绿色建筑的措施和设备,并与本次设计有机结合。c)建筑的职责乃是功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全新的空间探索,使得建筑的空间丰富多变,场所感存在性强。d)合理的组织功能分布,尽量
8、节约成本,减少材料的消耗,加强被动节能的设计环节。e)在建筑造型的处理上,充分考虑,建筑的周围环境,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风格在,增强建筑对于场地城市的归属感。f)对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