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

ID:3923964

大小:513.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_第1页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_第2页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_第3页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_第4页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THENEWVOICEOFYUE—FU仃1leAcademicPeriodicalofShenyangConservatoryofMusic)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宛煜【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皋,我国的合唱匀l作走着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取得过光辉的成就,也遭受过巨大的挫折。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50年代初期民歌合唱艺术的兴盛:“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合唱创作高潮:建国15周年前后合唱创作的转机:“文革。时期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创新和探索

2、。【关键词】合唱艺术/民歌/全国音乐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内容类别词】表演艺术合唱在中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声部的民歌合唱在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中存在着。20世纪初由国外引进的群众合唱“学堂乐歌”形式,开始了现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史。但是,中国的专业合唱书业的成长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中国当代合唱创作,在60年的曲折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50年代初期民歌合唱艺术的兴盛;“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合唱创作高潮:建国15周年前后合唱创作的转机;“文革”时期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创新和探索。一、“民歌合唱”艺术的兴盛(20世纪

3、50年代初期)50年代初期是我国民歌合唱发展的兴盛时期,将各地的民歌改编为合唱形成了一种潮流,产生了《三十里铺》、《新疆好》、《牧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小河淌水》等一系列至今仍脍炙人口tiM'型合唱作品,成为我国当代合唱第一个闪光的时期。民歌合唱获得蓬勃发展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新的和平建设时期,使音乐家有条件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优美的民歌,许多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都是第一次被挖掘出来,丰富的民歌素材给了作曲家们无穷的启发和灵感。第二,专业和业余的合唱队在50年代初广泛建立起来了,演唱能力(包括民歌演唱能

4、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第三,50年代先后有苏联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音乐团等来华访问演出,他们带来的充满异国风情的歌舞和合唱节目,强烈地吸弓l了中国听众,促使、启发我们研究自己的民歌合唱和民间歌舞。第四,最为重要的,是50年代初中国人民那份乐观、自信的民族自豪感。建国初期由“东北鲁艺”的音乐家们创作的歌舞表演大合唱《胜利花开遍地红》(李劫夫、丁鸣、中艺曲,希扬词)是一首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盛况的作品,它刻画了天安门前万众欢腾的动人图景。音乐以东北的“二人转”曲调为基础,进行了

5、简洁而有效果的支声合唱处理,非常富于生活气息,生动地反映了建国初期群情振奋的欢乐情绪。这部民间风格的合唱作品由“鲁艺音工团”演遍了东北地区,并对全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新疆好》是1951年完成的《边疆战士大合唱》(刘炽曲,马寒冰词)中的第四段,由作曲家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斯洛姆》改编。开始由女声领唱的旋律深情、流畅,表达了人们对新疆的由衷赞美。两个乐句以后,开始出现谐和的复调性的四部合唱,当女高音领唱在混声合唱的背景上唱“睐睐睐⋯⋯”衬词时,自豪的情绪,歌舞的气氛得到了充分、完美的展现。《新疆好》不仅是对新疆的一个地区的歌颂,它也可以看

6、作是对刚刚获得新生的祖国的歌颂。瞿希贤根据东蒙民歌《牧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写于1954年(海默词),作品反映了草原牧民宁静、幸福的生活。这首合唱的主体是将原民歌重复了三遍,但作曲家采用多样的色调对比与声部变化,挖掘了原民歌丰富的内涵,赋予民歌以新的生命。作品透露出来的和谐与清新,正是50年代初期那个美好的时代在作曲家心目中的反映。这部合唱很注重复调的交织和衬托,所有的支声复调又都出自民歌本体,因此整体风格作者简介:宛煜(1972一),安徽省亳州师专艺术系讲师。万方数据宛煜: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175非常统一。50年代初期优秀的

7、民歌合唱作品还有很多,如《你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葛顺中编曲,女声三部合唱)、《生产忙》(东北民歌,解冰、刘炽编曲,李焕之编合唱)、《茶山谣》(云南花灯组歌,李焕之编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杨嘉仁编合唱)、《罐咚瘫》(湖北民歌,莎莱改编词曲)、《下四川》(甘肃民歌,刘烽改编)、《澧水船夫号子》(男声合唱,湖南省歌舞团集体改编)等。50年代的民歌合唱在演唱风格上初步形成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完全民歌唱法(即“土嗓子”),如《三十里铺》、《川江号子》等,另一种是普通合唱唱法(或称“洋嗓子”),如《牧歌》、《你送我一支玫瑰花》

8、等,第三种是“土嗓子”领唱加“洋嗓子”合唱的“土洋结合”的形式,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小河淌水》等。各种演唱形式都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都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甘醇的韵味和纯朴清新之美深深地吸引着听众。“民歌合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