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ID:39238582

大小:233.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8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_第1页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_第2页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_第3页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_第4页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表1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m)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仪器类型视距三等DS3≤75≤2.0≤5.0三丝能读数DS1,DS05≤100四等DS3

2、≤100≤3.0≤10.0三丝能读数DS1,DS05≤150(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系.8.2)远镜对准

3、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5、三、四等水准测

4、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一)间歇与检测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2、检测成果应保留

5、,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1、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表2等级中丝读数法(mm)光学测微法(mm)视距丝中丝视距丝平分丝三等1110.1四等1111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系.8.2、测站观测限差按表3规定执行。表3等级观测方法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的差(mm)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的差(mm)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左右路线转点差(mm)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mm)三等中丝读数法2.03.0——3.0光学测微法1.01.51.5四等中丝读数法3.05.04.05.0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发现,则应

6、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六)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1、观测时,须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白色仪器罩。2、对具有倾斜螺旋的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点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观测前须严格置平。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一般不得两次调焦。仅当视线长度小于10m,且前后视距差小于

7、1m时,可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6、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7、在高差甚大的地区,应尽可能使用因瓦水准尺按光学测微法实测。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系.8.(七)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环线闭合差的限差表4等级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平原山区三等±12±8±12±15±20四等±20±14±20±25±30注:K——路线或测段的长度,km;L——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R——检测

8、测段长度,km。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或双程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