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xx年度校本培训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xx年度校本培训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力求在去年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订本计划。 二、培训对象:
2、学区全体在职教职工 三、目标任务: 1、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2、构建一支学习和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四十五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本科以上的学历培训,鼓励已获得本科文凭的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 3、完善校本培训网页和教师校本培训电子档案,所有教职
3、工都拥有自已的个人继教网页。全体教师人人能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部份骨干教师能使FLASH制作课件。 4、全区95%的学科教师均承担一项以上的课题研究任务,均有研究成果在校级以上交流,每人有1篇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 5、以改革促进发展,通过改革和创新,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激发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经验和成果,不断使我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继续教育新路子、新模式,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师训工作。
4、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兴学习之风,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2、大力挖掘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积极为教师构筑新的学习平台,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适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围绕新课程改革,树立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1、开展“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家谈”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然后人人交流学习心得。并从每个教研组遴选1—2名教师在校本培训时间交流。 2、开展好“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改中成长”经验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遴选1—2名
5、教师,利用校本培训,交流自己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做法或有益的尝试,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3、开展课改汇报课和说课、评课活动。在教导处组织的人人讲研讨课的基础上,各校教研组推荐一节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课,向全体教师展示,并且授课人现场说课,说课以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主要内容。 (三)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着力培养一批有特色、有成果、有影响的知名教师。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
6、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积极参加校、市、地、区、省、国家等有关新课程培 训研讨会,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经验论文等参加各级评选及投稿。 (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 1、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有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培训,邀请专家到校做教科研专题讲座,校领导带头学习,教科室及时向教师推荐学习内容,做好学习资料的汇编,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业务水平。 2、加强原有研究课题的管理
7、,确保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立项的课题要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并认真撰写实验总结及报告,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3、做好20**年度课题申报工作。选题切入口宜小不宜大,既要瞄准教育科研中的“亮点”、“热点”和“难点“,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提炼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准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认真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鼓励动员教师人人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课题申报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人人参与,自主申报;二是谁申报,谁主持;三是申报课题不注重级别,不在乎大小,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是否提高。 校本培训工
8、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