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

ID:39220104

大小:41.78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6-27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_第1页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_第2页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_第3页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_第4页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  【龙应台个人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  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20**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xxxx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

2、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xxxx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  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墨尔本。两年前是接受墨尔本ASIALINK的邀请来做的一场英语演讲,所以上次来的时候和这里的华人社会没有任何接触。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  【龙应台个人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

3、福大学任教授。  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20**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xxxx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xxxx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  【经典演讲稿:龙应台墨尔本谈台湾文化】  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墨尔本。两年前是接受墨尔本ASIALINK的邀请来做的一场英语演讲,所以上次来的时候和这里

4、的华人社会没有任何接触。  首先,让我很感动的是这里的华人,当然是要感谢墨尔本的独立中文笔会、台湾福升文教基金会,还有墨尔本日报,还有大洋时报等媒体,他们在事先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来这里还不到72个小时,其实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澳洲讲华语的朋友。现在要和好朋友们说感谢。除了表面上的礼貌之外,心里是真正地感谢。。  我心里一直在回忆我认识这个华文世界的历程。  第一次接触到的应该是纽约和旧金山的华文社区。那个华文社区当然是经过好几代了,从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中,一直到我去留学的二十世纪末,所以它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已经

5、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华文社区了。我后来再接触到的华文社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1997年的时候到了古巴。我到哈瓦那去的时候,特别找华人的坟场看。因为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有华人远涉重洋到古巴去,之后就整个断掉了。我过去之后,起初,没有坟场可以看。可如果在市场上见到有华人血统的古巴人,他会坐下来,试图用西班牙语跟你沟通。你问他姓什么,他会试图用中文描一个字给你看,就说他姓高,他试图写高,可是里面的口忘了,只记得模糊的这个字的模样。这就是间断之后的华人社区。  我去看坟场的时候,一大片山头全部都是坟墓,全部望向一个方向,就是朝着祖国

6、的方向,里头有很多很多悲惨的故事。很多的坟都是1860年同治年间的坟。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福建广州沿海,很多人是上了那种所谓的猪仔船,挤在船舱里。那时,有那么一艘船,在福建上岸的时候,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个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了古巴上岸的时候,只剩下三百个人是活着下船的。这三百个人,上岸之后才知道自己几乎是已经卖身为奴了。这是在我认识华人社区发展的历程里,很特别的一个记忆。  再下来,我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到马来西亚。  我们从中国大陆以及从台湾这个社会出来的知识分子,我自己认为,其实对于世界的认识有蛮大的一块盲点。这就

7、是,我们自居为华文世界的所谓的主流,这个中国中心主义的概念,就是从北京、南京这个角度从北向南看。当你往南看的时候,以中原自居,你根本看不到马来西亚,你根本看不到新加坡,甚至看不到台湾。  我心里带着所有的无知到达马来西亚。你第一个要接受,让马来西亚人给你上课的就是,当你用华侨这个词的时候,他会反弹:你凭什么把他看为华侨、称他为华侨?他们是马来西亚的国民。这是上的第一课。后来,我回到台湾,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马来西亚人是生活在树上的吗?》。有这个题目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华文主流世界的人想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是有这样一个不好说出口的图

8、像在脑海里头:他们是生活在树上的。所以我持续的,多次的去马来西亚,是有一种补课的心理。就是你作为一个使用汉语的知识分子,你竟然可以对马来西亚的华人无知到这样的程度。  最近,8月的时候,我特别去了一趟沙捞越。沙捞越有一个地方叫做诗巫,你们知道不知道呢?唐诗的诗,巫婆的巫,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