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19667
大小:21.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7
《教学报告听后感:思考着,收获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报告听后感:思考着,收获着 获着 听了谷主任的报告,结合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具体总结如下: 一、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学生已经会了的,我们便不需要再浪费课堂时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用魏星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是:从离学生最近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达一点上,五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魏星老师在上《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学生中来,顺学生的学来定自己的教。场景一:在学生读课题读错的时候,老师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读清平乐(lè)?在学生无法回答之后
2、,引导学生:词在宋代就像流行歌曲,是音乐的一种格式,可根据固定歌曲名填词。在这种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清平乐的读音及来历。场景二:在纠正字音时,老师提问同学们:朗读时,哪些字音易读错,你想提醒一下同学?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如媚、媪、剥等,老师顺学生的学情而教,说到翁媪的时候,魏老师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你是媪吗?年老的男性才是翁,你说你是翁吗?她是媪吗?嗯,你们将来是翁、媪。窦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更是游刃有余,窦老师的高度是我所不能企及的,窦老师上课便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的质疑,一一记在脑中,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一一解决,对于学生暂时没有回答
3、的问题,老师将其巧妙地穿插在随后的讲课中,当此环节结束后,再反馈到提问的学生中,让学生再次自己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就这样有问题必解决,在这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配合得天衣无缝。窦老师这种驾驶课堂,掌握课堂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远远不能达到的。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起点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最远的终点。教师必须能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现状等,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不感兴趣,无精打采,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得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能根据既定的设计固执地进行下去。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的,而非老师要教什么的角度上去教。我们老师的作用是把学
4、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接下来的路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走,自己去欣赏未来美好的风光。作为老师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能引领他们站在高处放眼远处的风景。或者说,教师先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能够有机会生长、发芽的种子,将来的某一天这粒种子碰到适合的温度、土壤才会发展得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二、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情感,多元解读。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性,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肯定是不尽相同的,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针对同一句话,不同学生肯定有不同的理解与情感。做为老师,我们要在掌握原则的情况下,在自己有充分的理解和正确的
5、解读的情况下,我们要允许并理解学生的多元解读,只有百花齐放的课堂者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魏老师在讲《村居》一课时,提问:那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和谐的、幸福的、和美的、和平的、温馨的老师分别予以肯定。吴琳老师在讲《去年的树》一课时,抓住了鸟儿和树、门先生、小女孩、火柴的几处对话,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带着自己各有特色的理解,去读出自己的领悟,学生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课进行到尾声时,老师问:你想对谁说什么?学生也进行了多元的解读,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感悟,但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颇时,老师也及时指出:童话中的树和鸟,
6、不是实际生活中的树和鸟,不能拿到实际生活中来,及时纠正了学生的不当理解。窦桂梅老师在讲《牛郎织女》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牛的话时,老师指导了学生用了多种语气读,学生各有各的读书感悟。老师总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牛,你在创造的时候,都融入了你自己的想象和性格特点。的确就是这样,在后面的织女对牛郎说什么,牛郎对织女说什么,以及引导学生多角度来看王母这个人,释疑王母为什么趁牛郎不在时来抓织女,学生各有见解,老师基本都给予了肯定。这些充分体现出窦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感悟,多元解读课文。 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倡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
7、考问题,以学生的身份来审视课堂,才能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融入到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去。 三、重构文本教语文,扎实训练。 老师们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将自己所教的文本进行重新组合,串成新的系统,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很好地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如陈延军老师在讲《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大量地读,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掌握姹和嫣的读音,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并且注重了积累语言的培养,在理解课文时,真正是在带领孩子咬文嚼字,将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扎实到位,掷地有声。魏老师讲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当讲到生字剥(bāo)时,魏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