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

ID:39213474

大小:21.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7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_第1页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_第2页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_第3页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_第4页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  教师读书征文:读《教育童话》之我见  所谓教育新观察,就是换一种视角看教育。《教育童话另类眼光看教育》就是这一视角的一次尝试。许多时候,我们己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某种评判的思维定势,而我们的思维一经已有的框架束缚后,往往失之偏颇甚至是谬误还自以为是。今天,我们需要站在其他事物(包括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质)的角度来看人类,看人类的教育。也许,经常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由于我们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接触了某种事物后形成的思维定势,所以也许可以适用于一定的范围。可是如果跳出了这个范围,我们面对的是

2、无法穷尽的浩瀚世界,我们又如何去做呢?换个角度;我们或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思维启迪。  一、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有人曾戏说传统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死鸭教育,第一步是赶鸭子,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不管其愿意不愿意,统统被赶进教室;第二步是填鸭子或曰灌鸭子,坐在教室里的孩子被老师当成装知识的容器进行着训练;第三步是考鸭子,知识灌输完了以后,要检查灌输的结果,就采取了考的方式;第四步是板鸭子,这是前面三个步骤地必然结果,而这板鸭子的形成又是在根深蒂固的听话这个核心概念之下,一步一步地进行的。《我是怎样变成一只小板鸭的》这则童话非常生动有趣地诠释了这种四鸭教育。  刚出

3、壳时,我是一只人见人爱的小小鸭,美丽的小河是我嬉戏的乐园。不久,我上学了。开学第一天,我满怀喜悦地上学校,可刚向妈妈道完再见,一只凶巴巴的老鸭子就挥舞着教鞭,把我赶到一间摆满书的屋子里,命令我把每一本书从头到尾抄十遍。我一看,太没趣,大叫不抄,不抄。老鸭子狠狠地抓住我的脖子说:不抄,我就叫你变成'小填鸭'。说完,就给灌了一瓶乖鸭子表现纸酱,接着把我拎到一个挂着考鸭牌子的教室里,黑板上写着我要做一只听话的鸭子,快写,好好地写一写。我又冷又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鸭子推门而入:看样子,你是一只挺难管教的鸭,得好好调教下。于是,我又被赶到一个摆着臭

4、烘烘的纸酱桶旁,老鸭恶狠狠地叫着:说,什么才算是听话的鸭子,不说,我就叫你变成'酱鸭'。天哪,又臭又粘的纸酱直往我口里钻,紧要关头,我大叫一声:听话就是老师说什么我听什么,老师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好,顿时,我的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鸭校长给我一个大大拥抱:祝贺你,你已成为我校第九千九百九十九名板鸭学员。可我已彻底麻木了,心中只有两个字在回响听话听话。这大概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真实写照吧。  我们的教育传统,历来是以听话与否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尺度,甚至是唯一尺度,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好学生;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孩子、好学生。我们的学生在家长、教师面前,只需绝对听话,

5、而无需对话交流。因为差不多在每一个成年人的潜意识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看法:儿童是受教育的对象,儿童的一切理应由成人作出决定、安排。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接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妨碍了儿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而且扼杀了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这种教育从丧失儿童的心灵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告终。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鸭子们也能放开脚步做只快乐的小小鸭。  二、我们要做怎样的老师  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想要几小时的幸福,就去喝醉吧;如果你想要三年的幸福,就去结婚吧;如果

6、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园丁吧。他们对园丁能一辈子幸福的解释是:不但能传授知识,还能与生命一起成长;在伴随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收获着新的喜悦。然而,琐碎繁杂的工作,沉重的社会压力,教师们终年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师资培训、学生辅导、业务竞赛之间,劳神劳身,很难体味到所谓的职业幸福感。《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老师可说是教师们的生动写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两句流传已久的诗句的感召和约束下,一代代蚕老师废寝忘食全心教学,甘守清贫,他们往往到死的那一刻,还在呕心沥血吐着丝,为一批批幼小的蚁蚕传授着经验。春蚕桑桑就曾亲眼看到过自己的蚕

7、老师筋疲力尽地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那是她永远无法忘怀的一幕这一幕,在桑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禁对这句千古遗传下来的师训提出了疑问: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做老师的,就该挨饿受苦,就该没日没夜的工作,就该累死在讲台上?如果蚕老师能吃好、休息好,还能吐更多的丝,还能教更多的蚕宝宝,这样不是更好吗?不行,这条古训得改一改!怀着对蚕老师的纪念和对未来改革的决心,桑桑也当上了一名蚕老师。在她心里,有着一条信念,那不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珍惜自己,珍重生命,珍爱事业。桑桑知道,作为一名先行者,她前面的路会很长很难,但她有信心一直走下去  由

8、于受中国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