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1251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抗震地段的划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及条文说明4.1.1内容。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 (如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 可能发生地表
2、位错的部位 一般地段 其他地段 不是很明确,例如:在中软场地土(20m等效波速140~250m/s的场地),若上部有软弱土分布(比如只有2~5m厚),那应该划属为对抗震一般地段,还是不利地段? 同样,在中硬场地土(20m等效波速250~500m/s的场地),甚至是坚硬土或基岩,上部也有可能有软弱土分布(比如只有1~2m厚),应该划属为对抗震有利地段,一般地段,还是不利地段?1抗震不利地段的若干说明 按照表28.1-1所示的划分标准,下面对抗震不利地段划分意义做一简要说明: (1)软弱土 软弱
3、土通常指饱和松散的粉细砂和粉质土,软塑或流塑状态的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人工填土、冲填土和杂填土。由于饱和松散的粉细砂和粉质土所产生的震害较为普遍,因此,规范中将其单列为1种类型。 强度较低的淤泥质地基。地震时则可能产生较大的震陷,而造成建筑物破坏。 震陷是在地震动的作用下土体产生的附加沉陷,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震陷的土有;饱和软土、结构松散的黄土和填土等。此外相对密实度低的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和碎石类土也会发生震陷。 震陷的判别方法目前主要是经验法和室内试验法这两种方法,但都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从经验出发,
4、判别场地是否可能震陷,对软土利用其沉积年代、孔隙比、特别是灵敏度指标,并结合当地经验进行判别。 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和碎石土,常可利用相对密实度进行初步判别,相对密实度低者产生震陷的可能性较大。 在填土地基中,冲填土地基震害较重,这种类型的地基多为旧水坑和洼地,冲填物多为疏浚河道的泥砂,多数地区潜水埋藏较浅,而使冲填土完全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地震时易产生附加变形,造成较重的震害。宏观震害现象表明,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也会造成较重的震害。 (2)易液化土 有关砂土液化所造成的震害现象,主要有:液化后的地基沉陷,特别是不均匀
5、沉陷引起地基基础和结构破坏,地裂而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喷水冒砂引起上部建筑物的倾斜和设备被埋没,液化引起地面的移动和河边坡的崩塌等。 (3)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 地震强震观测资料表明,这些地貌因素造成的孤突地形上的地面最大加速度较坡脚下高。历次地震证明,位于这些地带的建筑物震害指数与平地上同类地基相比要高很多。 (4)不均匀地基 浅层岩土在平面上的成因、岩性、状态分布明显不均匀地段,通常易于因不均匀沉陷而发生较重震害,而一般的不均匀地基(地基的土层成因和岩性相同,但地基的不同部分土层的厚度
6、或状态有差异),则破坏较少。不均匀土层分布包括故河道、断层破碎带及暗埋的塘滨沟谷及半挖半填地基等。 (5)河岸和边坡边缘宏观震害表明,在现代河道、河岸地段,往往易于出现喷水冒砂及地裂发育现象,边坡边缘则易出现土质松动、滑动现象,由此而可能造成建筑物较重的破坏。另外,在黄土地区,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Ⅳ级湿陷性黄土,可能由于地震作用引起不均匀沉降变形,从而对于工程建设造成破坏。2 场地危险地段的若干说明 (1)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震时由于山体斜坡的失稳,往往易于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岩石散落等现象,从而造成人
7、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 (2)地裂缝和发震断裂的错位 地震时的地裂缝现象通常可分为构造性和非构造性两种。构造性多出现在强震时宏观震中附近,并伴有错位现象。非构造性地裂多发生在河谷地区、河漫滩、低级阶地前缘地带、故河道河岸部分等地,一般易产生与河岸平行的地裂缝,土体则常常沿这些地裂缝向河心呈阶梯形下滑。 断裂对工程影响的评价,长期以来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同看法。经过近些年地震区考察及不断地交流和研究,认为需要考虑断裂影响的主要是指发震断裂地震时与地下断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表地裂位错带,也就是有些学者称之为地震时老断裂重新错动后
8、直通地表的地裂位错带。建在这类位错带上的建筑破坏是不易用工程措施加以解决的,因此规范中划为危险地段应予避开。至于与发震断裂间接相关的受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如分支及次生地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