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10395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7
《侦查学总论试题及答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刑事侦查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宪法至上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c)。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3、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D)。A、领导批示B、文件规定C、法学理论D、法律规定4、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B)。A、刑事执法力量
2、B、刑事司法力量C、司法力量D、刑事力量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C),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A、文明执法B、依法执法C、以人为本D、以法律为准绳6、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A)。A、继承权B、转让权C、使用权D、处置权7、下列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任务是(B)。A、维护国家统一B、维护国家安全C、维护国家主权D、维护国家独立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
3、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C)。A、戒严B、部分地区戒严C、交通管制D、现场管制9、曾受过(B)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警察。A、行政处罚B、刑事处罚C、体罚D、管制10、(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A、执法为民B、依法治国C、民主自由D、服务大局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2.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3.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
4、执行行政拘留处罚。(×)4.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5.对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6.公安机关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能决定行政拘留。(×)7.督察机构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置公民控告、申诉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8.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实施违法行为的,不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
5、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0.行为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如果该幼女是自愿,则不构成强奸罪。(×)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人民政府D、人民法院2、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是(AB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切实依法行政D、严格依法办事3、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解决(ABCD)等重大思想问题,不断提高干警的自身素质。A、权从何来B、为谁掌权C、
6、为谁执法D、如何执法4、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可以采取的当场处置措施有(ACD)。A、当场予以纠正B、立即禁闭C、扣留违规使用的武器、警械D、带离现场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有(BCD)。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
7、的实现。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特别是体现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价值观的要求,提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6、下列属于对人民警察的行政处分有(CD)。A、通报批评B、训诫C、警告D、记过7、公平正义理念的主要含义是(ABCD)A、合法合理B、平等对待C、及时高效D、程序公正8、执法公正包括(AC)A、实体公正B、事实公正C、程序公正D、法律公正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不得担任人民警
8、察的情形包括(AC)。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B、曾因交通违法受过罚款处罚的C、曾被开除公职的D、曾受过行政处分的10、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的是(BCD)。A、大队长B、一级警长C、二级警长D、三级警长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一)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二)简述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