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

ID:39210025

大小:4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7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_第1页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_第2页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_第3页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_第4页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24.西汉时,皇帝多次下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东汉初年,庙制逐步简化,除在长安和洛阳立高祖庙,合祭两汉诸帝,此外别无他庙。这一变化反映出A.佛教东传日渐兴盛B.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皇帝制度逐步稳固D.外戚宦官轮流专权25.北宋时期,政府下令商人将粮草运至边境指定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物资的经营许可。这说明当时A.政府对商业的垄断空前强化B.商税成为主要财政来源C.抑商政策严重阻碍商业发展D.政府货币短缺财政拮据26.据《元史•地理志》记载:

2、“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客观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B.民族的平等交流C.丝绸之路的复兴D.西欧城市的兴起27.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28.19世纪中后期,有近20多万广东人拖家带口、扎根上海、聚族而居,活跃在各行各业中。

3、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上海经济发展迅速C.宗族观念仍然根深蒂固D.华南地区战乱不断29.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30.1937年6月13日《申报》刊登《克隆斯达海军》电影广告(图5),对此广告推断正确的是A.红色文化是当时

4、上海的主流文化B.播放该片旨在激励民族抗战精神C.中苏联合抗日引起西方列强不满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建立图5731.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据此可知当时A.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B.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C.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D.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32.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

5、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33.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34.19世纪,英国

6、发起“拯救工厂儿童运动”,使他们逐渐回归其“儿童”本质。1880年,英国实施强制义务教育法,学校肩负起培育“新型儿童”的责任。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B.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C.进一步扩大政治普选范围D.以多种方式干预经济35.漫画《谆谆教诲》(图6)中,美国总统里根对人民说:“不要让任何人说你们是贫困的,你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武器。”漫画所表达的是A.军备竞赛加重人民负担B.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上风C.美国军事实力世界领先D.“滞胀”危机影响重大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7、一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海内外遂涌现出“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少年中国晨报》等团体及刊物。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

8、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少年中国”7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