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09230
大小:181.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7
《2016年七下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姓名得分(80分钟完卷,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答案题号3535373839404142434445答案1、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2、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是()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2、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A."开元盛世"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A、青瓷
3、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7、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开元盛世②贞观遗风③贞观之治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9、"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11
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2、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
5、有的盛世景象是在()A、唐玄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祖统治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1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16、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A、夜市B、商业区C、娱乐场所D、居住区17、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西夏与辽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A、选择题B、问答题C、作文题D、填空题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
6、宋 D、辽和南宋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2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22、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①雕版印刷的普及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③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2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秦
7、 B、唐C、元 D、清24、妇女缠足的逐渐传开是在()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5、《百子嬉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1七年级(下)期末复习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七年级(下)期末复习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26、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2
8、7、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和《神灭论》D.《齐民要术》和《五禽戏》29、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大藏经》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