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ID:3920853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_第1页
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_第2页
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但两种教育机构的教育,无论是从时间、内容及方式上都千差万别.儿童在幼儿园上小学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很多孩子对即将跨入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但也会有孩子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幼儿园适当接近小学教育模式,小学要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要及早做好缩小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距.关键词:幼小衔接    存在的问题    对策幼小衔接工作: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

2、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较快的适应新生活,减少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的幼小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内容及大纲要求的不同,从而使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少沟通各自按各自的轨道走,没有严格的联系制度.许多幼儿园的教师不知道小学的具体教学要求,盲目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甚至不对幼儿进行入小学的必要心理及习惯的准备.有的学前班不顾幼儿应该学什么,能接受什么而盲目的追随

3、家长的思想引进拼音、识字、及10以上的算术,从而使刚上一年级的儿童认为“这些我都会”而不认真听课.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小学教师不了解刚入小学孩子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知道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采取重复多遍的抄写,从而使儿童边哭边写、心情烦躁、越写越丑、越写越错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还有的幼儿园没有衔接小学的内容和知识,导致幼儿园孩子升入小学时基础很差。(二)错误理解幼小衔接,单纯在物质上和知识上做准备1.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每个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的家长在孩字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强硬让孩子

4、学习汉字;有的家长把小学教材提前教学认为这样做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结果等儿童上小学以后就会自认为“这些我都知道”“这我都会”,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上课老师讲课,听不进去,做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造成孩子认识的字不少,不知道正确的笔画名称和顺序,握笔姿势不对;虽学会了10以上的加减法,却对10以内的数概念弄不清,全靠孩子手指算,速度慢,错误多.家长急于求成,反而使儿童求知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强,缺乏上进心.(三)小学教师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的研究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教师偏重教学大纲上的任务与目标,很少关注学

5、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特点,兴趣爱好和困难所在.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像幼儿园那样生动活泼而是相对固定、单一,小学教师也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而是在上完课后就离开,与孩子接触少.(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不够在当今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娇宠孩子,使之在入小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反应比较强烈.有一些孩子任性、娇气、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其他同学学习更感到吃力,他们不会打扫整理教室,不会独立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不懂得集体生活,不会团结合作等,缺乏

6、独立的能力.这都会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逃学倾向.家长要同学校合作,鼓励孩子自立自强.三、解决幼小衔接工作问题的措施(一)幼儿园的衔接工作(略)。(二)小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小学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小学要适当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内容,适当减少语文、数学的书面作业,把思想品德与故事结合起来.课堂上,适当增加兴趣活动,语言表演、自制小型游戏器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教师要改革教材教法,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建立起既启发学生思维,又能保证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3.减轻作业负担,开辟多种学习通道,全面发展.采取课内课外结合,

7、加强德智体美多种领域活动之间的联系.4.对儿童要宽容、理解和接受.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抚慰焦虑的心情,用朋友的方式、实际的帮助,调动与发挥儿童的主动精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教训孩子.(三)家长要做好配合工作1.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

8、生的美好情怀.比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