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05484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正确评价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确评价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时间:2014-07-25编辑:戚其章来源:《光明日报》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如何正确评价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有的同志撰文,认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不是“纯粹的主和派”。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战前幻想列强调停 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者蓄谋发动战争,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是由来已久的。尽管日本军国主义者玩弄各种外交伎俩,但其发动战争的阴谋欲盖弥彰。当时清政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阴谋是已经有所觉
2、察的。 在日本侵略行动步步加紧的情况下,是否能说“清政府上层一般说来是主张一战的”呢?事实并非如此。光绪皇帝倒是“一力主战”的。而是年恰为慈禧太后的六旬大寿,她不希望发生战争,以便大举作寿,粉饰太平,因此倾向保全和局。这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虽然光绪“传懿旨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其实这都是老奸巨猾的慈禧的表面文章,并非出自本心。在军机处内部,也不能说“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阅《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六月十四日记事:“主战者五摺,议无所决,余与高阳皆主添兵。”语虽简括,却道出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在中枢大臣中间,除翁同□、李鸿藻二人主战外,余皆主
3、和或随声附和者。是月十六日,以翁同□领衔的《复陈会议朝鲜之事摺》,一则提出“日〔兵〕久未撤,和商迄无成议,不得不速筹战争”,“即饬派出各军,迅速前进”,主张以加强军事实力为主;一则认为“刻下各国皆愿调停”。不能“遽行拒绝”,主张以通过列强调停为主,甚至对日本可作出一定的让步。摺中的这种自相矛盾并不难理解,正反映了军机处内部主战与主和的意见分歧。可见,在战争爆发以前,清朝统治集团最高层内部的和战分野,不仅仅是已露端倪,而且相当清楚了。 当时,独当军事外交要冲的李鸿章是否“主张一战”呢?事实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李鸿章历经宦海波涛,深体慈禧内心深意,故在对
4、日交涉中一开始就采取“保全和局”的方针。当时即有人提出,他“狃于庆典,不开边衅”。他一心一意地依赖列强调停。当光绪发布上谕提出“口舌争辩已属无济于事”、“勿致堕其术中”之后,他依然认为“俄在倭议正紧,略忍耐,必有区处”。另外,李鸿章还寄希望于英国,请“速令水师提督带十余铁快舰径赴横滨”,“勒令〔日本〕撤兵”。光绪览奏后,指出“不宜借助他邦”,“非但示弱于人,仍贻后患,殊属非计”,对李鸿章的梦呓予以严斥。直到唐绍仪电告日军将进攻牙山驻军之后,李鸿章仍坚信“俄真动公愤,未必收渔人之利”,和局可以保全。总署之复电则称:俄“力固足制倭,然谓非欲收渔利,其认信
5、之?”“不可倚以为助,致事后别生枝节”。可见,迄于战争爆发前夕,李鸿间一直依赖列强调停来“保全各局”,而且屡遭光绪的斥责和反对。难道能说当时“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能说李鸿章“主张一战”吗? 正由于李鸿章幻想列强的调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根本不想进行认真的战争准备,对一些正确的建议也拒绝采纳。驻日公使汪凤藻提出“宜厚集兵力”,李鸿章立即予以批驳;“倭性浮动,若我再整兵厚集,适启其狡逞之谋,因拟必战,殊非伐谋之计。”当日本正在陆续增兵朝鲜之际,他却命令驻牙山的叶志超军“暂扎整理归装”。袁世凯“请添拨重兵”,他也反对,其理由是:“我兵多逼处,易
6、生事。”宋庆认为“势在必争”,建议“早立脚步”,他复电谓“日必不占韩地”,“不必虑”。当时叶志超以孤军驻牙山危地,电请增兵,他“仍持恐开衅之议”。同时,他还多次电令叶志超,要“坚忍约束”,“静守勿动”,“切毋多事”,等等。日军发动进攻的前数日,李鸿章已经得到消息,但他迷信所谓“万国公例”,怀疑“开仗之说似是谣传”,认为和局总不至于破裂。直至战争爆发的前一天,李鸿章才向牙山驻军发出“和议决裂,速备战守”的电令。然为时太晚,败势已成,无可挽回了。 战争中坚持避战求和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方针不仅使陆战遭到失利,而且直接导致了海军的败绩。本来,丰岛海战的前三
7、天,李鸿章获悉日本联合舰队出海的消息,便电令丁汝昌:“汝须统大队船往牙山一带海面巡护,如倭先开炮,我不得不应”。当天,丁汝昌即复电谓:“倘倭船来势凶猛,即行痛击而已。”并生火待发,次日,李鸿章却改变主意,制止丁汝昌率舰队出海:“暂用不着汝大队去,将来俄拟派兵船,届时或令汝随同观战,稍壮胆气。”他为什么会突然变卦呢?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把“保全和局”的赌注完全押在列强调停上。他刚电令海军大队出海,而授丁汝昌以日舰开炮即行还击之权,当天俄国公使喀西尼便派参赞巴福禄来访。谓已电请该国政府派兵驱逐在朝日军。李鸿章听后,竟信以为真,顿时腰杆子硬起来,断定日本必
8、不敢挑起战争了。于是,他又收回成命,不让舰队往牙山接应。若不是李鸿章制止北洋舰队出海,则不仅济远之败、广乙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