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

ID:39185049

大小:327.51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26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_第1页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_第2页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_第3页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_第4页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的含义1.狭义:“知觉”(perception)2.广义:“认知”(cognition),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语言理解和产生等心理现象。认知的三个主要层次:感觉和知觉意象(表象)概念思维(二)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是心理学术语,专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主要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2.“社会认知”(s

2、ocialcognition):是“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的上位概念,包括关于特定社会性对象的全部认识过程,其中包括社会知觉,也包括社会推理;包括对于其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于自身的认识;而且,有关态度形成等内容,实际上也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三)社会知觉(认知)的一般特点1、多变量性:认知双方都是一个多变量体。2、不一致性:认知双方的内部认知状态存在复杂性、矛盾性。3、互映性:社会认知存在相互影响,往往有相似性。4、制约性:人际社会认知受到多种认知条件的制约。二、社会认知的范围1、对他人的认知:社会认知主

3、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包括自我认知。·对他人表情的认知:(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对他人性格的认知:通俗的说即对他人的看法,指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印象形成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2、对自我的认知。3、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三、社会认知的意义1.社会认知是评价交往对象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认知有利于了解交往对象,有利于调整和改变态度,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一致3

4、.社会认知适应于交往中角色期待的需要,有利于社会适应四、影响社会认知(人际认知)的因素:社会知觉三要素分析(一)认知者·认知者有关人性的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认知者的经历和经验·认知者的认知系统的特点·认知者的内隐人格理论·认知者的兴趣、需要、价值观等四、影响社会认知(人际认知)的因素:社会知觉三要素分析(二)被认知者·被认知者的仪表·被认知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属性·被认知者的非语言表情特征·被认知者是否陌生人等。四、影响社会认知(人际认知)的因素:社会知觉三要素分析(三)社会交往情境·交往情境中的角色关系·交往情境中的人际空间特

5、点,等。第二节社会认知过程中的印象形成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一)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二)印象形成的定向作用:·印象形成是人们适应新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印象作为行为定向和理解人的背景,是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状况。二、印象形成的特点1、协调性:倾向于把对知觉对象(人)的各种特性协调一致起来。2、评定性:人们所形成的印象总

6、是带有一定的评定性。·奥斯古德:印象的评定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评价方面:如好——坏·力量方面:如强——弱·活动方面:如主动——被动3、选择性:信息选择倾向·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印象形成中定向性质不同的特征 (S.Rosenbergetal.,1968)定向性质(评价)人际关系特征(社会特征)智力特征(心理特征)好的评价(积极定向)乐于助人的为人真诚的宽容的平易近人的幽默的科学的坚决的有技能的聪明的坚持不懈的不好的评价(消极定向不快乐的自负的易怒的令人厌烦的缺少人缘的愚蠢的轻浮的犹豫不决的不

7、可靠的笨拙的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的分析(一)加法模式(M.Fishben,1964):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印象越差,越难为人所接纳。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体印象的形成都遵循加法模式。例:印象的总加结果A真诚+3热情+3聪慧+2多嘴-3合计:+5B理解+3自信+1合计:+4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的分析(二)平均模式(N.H.Aderson,1965):有时,一些人是按照各个特征的分值的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如上例中,=+5÷4=1.2

8、5;=+4÷2=2所以,B优于A。(三)加权平均模式(N.H.Aderson,1965):许多人在形成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即强度),而且还考虑每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