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6348
大小:150.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营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研究HISTORYSTUDIES作为创造了世界上最“有声有色”风景应物。环境的“安静”也与降低声音的物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声学环境也具有高品数量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存在于一种“寂质。虽然传统的园林著述中从未出现过有处闻音”的日常经验之中。所谓“蝉噪林逾声景观营造关声学理论的系统阐述,现实的景观营造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中也没有独立的关于声学控制技术的定量溪》)。王勃《春庄》曾经指出:“直知人事论述,但这并不代表古代的园林设计缺乏静,不觉鸟声喧”;袁中道对“闹”与“静”对声音环境的认识和经验把握。相反,中国互相生发的辩证关系更作过精辟的阐述:袁晓梅
2、吴硕贤古典园林很重视声景观1)的营造,将声音作“⋯⋯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为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予以强调。然,浣濯吾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由于东西方文化取向的差异,古人着重于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袁中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声环境的认知特征以及人文内涵入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界声音现象的感性存把握园林声环境中富于人情味的诗意本质,道,《爽籁亭记》)⋯⋯。这些物我合一的审在为起点,以人性直观的诗意观照为依据所成就的,不力求达到视觉、听觉和其它满足人的心理美经验判断,虽然不具备经验科学的逻辑同于西方现代物理声学理性视野的声景观营造特征。和行为舒适度的
3、统一。与概念,却把握住了主观心理对外界声环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美学境的真实体验,一种非语言所能精确传述ABSTRACT/Withdeephumanizedconnotation,Chineseclas-1直觉与整体思维模式下声环境认知特征的心理感受。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sicallandscapedgardenuseshumanintuitivesensationand千百年来,我们祖先们一直重复着春营造体系中,对声音景观的营造虽然尚未personalpoeticobservationtoexpressnaturalsound播、夏耕、秋收、冬藏的劳作方式,积累下能揭示
4、现代环境声学所定义的物理本质以phenomena.Itdiffersfromtherationalmodernacousticland-scapeinwesterncountries.大量有关作物分类、种子筛选、耕地划分以及心理学,生理学适应,却也已经认识到声KEYWORDS/Chineseclassicallandscapedgarden,acous-及耕期安排等原始的农业生产经验。这些景观在园林景观整体营造中的重要性,具ticlandscape,aesthetics经验经时间的检验而越发成熟稳定,是人有基于直觉和经验的合理判断,并创造出们认识世界可靠的知识来源。因此,传统的不少
5、具有良好声景观的园林佳构。中国文化,特别倚重于对经验的继承和一致性的追求,形成了古代中国人体悟知行2人文背景下的声环境基本内涵的直觉思维传统和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了王世仁先生说过:“民族审美心理直接解事物的思维特色。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联系,⋯⋯是包括审与西方经大量事实分析并运用逻辑推美实践在内的长期社会实践的积淀结果”。论达致整体明确的科学理性不同,这种依[2]239因此,只有了解中国儒道哲学背景及赖直觉与整体性的思维传统对现象背后的诗画审美体系,才能较准确地理解中国古科学原理并不着意深究,所注重的只是自典园林对声音环境营造的特色和真实内涵。然规律的直观把握。表现在传统园林著述2.1
6、道法自然的“风景”观中,未见有对单纯声学现象的物理事实铺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天人合陈与观点推衍,造园理论中也从未发展出一”的理念一直指导着古代中国人对待自一个内涵明确,外延固定的声学科学概念,然的行为方式,并培育出一种“道法自然”更谈不上提出系统的理论体系。以中国历的风景欣赏品味。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史上最为完整的造园论著《园冶》为例,散言”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可谓“天地见于各章节中与声环境营造相关的论述,大园林,园林小天地”。在这种“道法自然”只有“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1]64,“好的审美意识下,自然美就是浑然一体的天鸟要朋,群麋偕侣。⋯⋯松寮隐僻,送涛声地万物,
7、“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1]58等夹杂着主观香”等自然属性,也具有“真足以摄召魂梦,体验及其类比、象征以及富于文化意义的颠倒情思!”(张潮,《幽梦影》)的景观意义。人文情境表述,是一种以人的直观知解力这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人“耳和绣翼鸟,目为基础的审美经验判断。在长期的生产实畅锦鳞鱼”(唐,张九龄,《南山下旧居赋》)践中,古代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从人情的景观理想。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和人性中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力求从观必须“足以极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