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4544
大小:210.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no扶贫顶岗支教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3卷第6期忻州师范学院学报Vo1.23No.62007年12月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ITYDeC.20o7扶贫顶岗支教的哲学思考马文秀,马鹏飞(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摘要:忻州师范学院在9年内先后19次共派出4700多名学生赴原平、河曲等6个市县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扶贫顶岗支教。2007年初,该院又与原平市、繁峙、代县等5个市县签订了为期6年的支教合同。每年分两批各派1000名学生去承担这些市县条件艰苦学校
2、的教学任务。扶贫顶岗支教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识论的观点、实践性的品格、关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关键词:以人为本;项岗支教;哲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07)06~0011—031997年以来,忻州师范学院在9年内先后19次共派出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4700多名学生赴原平、河曲等6个市县的贫困地区农村学众所周知,忻州是革命老区,晋西北的贫困县更是连成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扶贫顶岗支教。2007年初,该院又与原一
3、片,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异常薄弱,农村学校音体美和英平市、繁峙、代县等5个市县签订了为期6年的支教合同。语教师极度短缺,很多应开课程没有教师开设,教师和学生每年分两批各派1000名学生去承担这些市县条件艰苦学校流失严重。在农村学校挑大梁的基本上是“老民师”或代课的教学任务。这一新举措,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加强教师,他们年龄偏大,专业老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农村建设对义务教育的要求。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地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区农村教育存在的诸
4、多问题,忻州师范学院党政领导在进行1扶贫顶岗支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体表现生观、价值观,具备中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指的是理论、实践与时代师技能,愿意到基层献身党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发展的同步性。它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办学指导思就是说,它不仅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要求,昭示或想,做出了大胆而可行的决策:延长大学生的顶岗支教时间,指引时代前进的方向,而
5、且能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从过去的两个月延长至半年,让学生及早进入农村学校教学把握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同岗位锻炼,在教学岗位上成长、成才。实践证明,这一思路不时,又能与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促进社会沿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开拓创新性。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肇始于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扎根于进入广阔的农村学校顶岗,把师范院校的学生们带到了火热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格的实践中去,使他们看到农村中小学的现状,感觉到基层对师资,兴起于社会主义新农村
6、建设之中的扶贫顶岗支教,正高素质教师的渴求,也触摸到乡情、国情。与此同时,他们的是基于晋西北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义务教育举步维艰、城乡从教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服务基础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和整体素质偏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学校而言,一批批科班教师低的客观实际而提出的。它的出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的到来,也给学校带来活力。诚如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的那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节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样:“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收稿日期:2007—05—12作
7、者简介:马文秀(1958一),男,山西广灵人,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教师;马鹏飞(1984一),男,山西广灵人,忻州师范学院附中教师。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12忻卅I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案例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宽大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2扶贫顶岗支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
8、论的具体体现的紧密结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忻州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师范学院大胆尝试扶贫顶岗支教,打破了传统师范院校的人能动反映,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实才培养模式,让大学生在校期间,用半年时间到农村学校顶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