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法律的行为激励功能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总第100期)法律的行为激励功能论析付子堂[摘要]研究法律功能,必须关注法律对行为的调控问题。法律的种种功能,指引、教育也罢,预测、评价、强制也好,归结起来,就是对行为的激励功能。本文分别探讨了法律的外附激励功能、内滋激励功能、公平激励功能、期望激励功能、挫折激励功能,并对法律激励功能的实现机制作了分析。[关键词]个体行为激励法律功能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法律对社会的功能是通过对各种具体社会行为的调控而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接受美国当代著名法社会学家布莱克(DonaldJ.Black)的下述观点:“法存在于可以观察
2、到的行为中,而非存在于规则中。虽然在法学著作和日常语言里,规则或规范的语言被广泛使用,但从社会学观点看,法不是律师们认为有效的东西或有约束力的箴规。”①法律与其说是规则体系,不如说是行为体系。马克思也曾说过:“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②所以,研究法律功能,必须关注法律对行为的调控问题。在中国古代,曾有“行必果”、“行则思意”、“行,为也”、“为,穷知而悬于欲也”等等说法③。现在一般认为,人的“行为”与大自然的“运行”和动物的“动作”不同,主要是指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根据行为的主体情况,人的行为可分为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个体行为就是由自然人个人的意
3、识和意志所支配、并由自己直接作出的行为。个体行为是个人独特社会经历的反映,是个人社会实践的产物。其特征有三:一是社会性,即个体行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群体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二是独特性,即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三是差异性,即个体行为虽具有群体行为的共同点,但其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群体行为是由三个以上的自然人有组织的、基于某种共同意志或追求所作出的趋向①[美]布莱克:《法律社会学之范围》,《耶鲁法学评论》,第81卷,第1096页。转引自《法的社会理论文集》,1994年英文版。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6—17页。③分别见《论语》、《左传》和《墨子》。·21·一致的行为,具有人
4、数的集合性、组织性和意志的共同性等特征。群体包括稳定性群体和非稳定性群体。在社会控制中特别重视的群体行为,是正式组织的行为。群体行为的法律控制的基本形式,一是通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对群体的外部行为进行直接控制;二是通过群体内部管理机构将各种规范性文件化为一系列规章制度之类的“准法律”形式对群体的内部行为进行间接控制。由于群体行为乃是个体行为之组合,所以,个体行为是法律调控的最主要的对象。任何实现规范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体行为;法律规范的实现也必须由个体来监督和保障。个体行为在社会各种利益构成中具有特殊意义,只有解决了法律对个体行为的功能问题,才能够构筑起
5、法律功能的理论体系。二激励,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指主体追求行为目标的愿望程度。若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激励指激发使之振作,即激发动机、鼓励行为,从而形成一种动力。在心理学上,激励又叫强化。个体受到正确、充分的激励,就会大大提高能力的发挥程度。“激励是什么?就是在人的前面放一块大金坨子,在人的后面放一只老虎。跑得快的人得金坨子,跑得慢的人被老虎吃掉。”①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激励功能,就是通过法律激发个体合法行为的发生,使个体受到鼓励去作出法律所要求和期望的行为,最终实现法律所设定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模式系统的要求,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造成理想的法律秩序。行为科学认为,行为是指个体在环境的
6、作用下有目的的活动,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个体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指引下,由个体需要引发足够强度的动机而自觉进行的能够产生某种影响和结果的社会活动,具有起因性、目的性、持续性、可塑性和创造性。行为的一般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环境影响;(2)主体需要;(3)行为动机;(4)行为方式;(5)客观结果造成主体满足状况。法律功能体现于行为的每一阶段,我们可以由此分析法律对个体行为激励功能的具体发生机制。在环境影响阶段,法律首先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因素,营造出许多虽有共性但却互相有异、各具特色的文化圈。在不同的法律文化氛围中,人们的观念、行为都有所
7、不同。因而,以历史的眼光看,法律传统本身所独具的正义感、公平性等就足以激励人们正确行为,个体都依其所生活其中的法文化圈内占优势地位的法观念,指导自己从事日常法行为或对他人的法行为作出评价。其次,在不同的法律生活领域,法律又可通过原则及政策性的方针规定从宏观上指导法律规范的运用,如“惩办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对劳改的激励经久不衰。总之,法律环境是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环境一定,主体需要却可能并不一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