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佗城@散文@作者李建毅

回味佗城@散文@作者李建毅

ID:39127426

大小:17.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回味佗城@散文@作者李建毅_第1页
回味佗城@散文@作者李建毅_第2页
回味佗城@散文@作者李建毅_第3页
资源描述:

《回味佗城@散文@作者李建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味佗城文/李建毅2018年11月25日,和往常一样,佗城的街道上依然是车水马龙,人们挤在各条道路上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而我们采风团转过大街进入中心街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篆书体牌坊“佗城”两个大字。由于人太多,我们只能一步一挪地开着车往前走。说到佗城,那可是绝大部分作家们神往地方。毕竟,佗城是整个岭南最早的县治所在地。在人类的早期社会中,当中原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烧起熊熊大火的时候,在岭南的三苗之地或许还是茹毛饮血和衣不蔽体的时代。而正是秦朝的五十万大军南下岭南的统一战争,彻底地改造了这个地区。也就是这个时候,作为龙川县尉的赵佗首

2、次在岭南地区开启了中原文化南播的先河。这位年轻有为的县令以他睿智的眼光和土著相处,一面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一面整顿内部,修养生息。正是他这种不断地开拓精神,使得岭南一带避开了楚汉战争的残酷,并且得以裂地而封,成立了南越国。赵佗因而成为南越国首任国王。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重新并入中原版图,成为大汉江山的一部分。从这种角度来说,如果说当时的中原文化是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由南越国开创的岭南文化则是由中原带来的一点星星之火。正是这点星星之火,如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中华文化在岭南大道熊熊燃烧起来,不断融合最后成为一个整体。想到

3、这些,所有的采风作家自然是希望不能放过这其中任何一个细节。在佗城的学宫里,大家恍若回到了古代那个儒学盛行,考生如云的科举时代。只可惜刚好祭祀孔子的大成殿正在维修,无法拜谒孔子圣像。作为一个自称读书人的我,其实第一次听说孔子的圣名大约在5岁的时候。按照族人的规矩,我们李家的孩子得在五岁的时候开蒙,也就是人们常说第一次让孩子拜师读书,意味消除蒙昧的意思。可那时刚好碰到文革,不好公开,也不能请老师,于是父亲便在深更半夜地把我叫醒。很快父亲示意我们不要对外声张,偷偷地把厨房里地上的石板撬开,把藏在石板下的书拿出来,叫我们一起向着村里曾经祭祀

4、过孔子的文塔遥拜,父亲自己充当了我的启蒙老师。其实在当时我们村里的文塔早就被红卫兵拆掉,就连塔基都已经被破坏得没有一点痕迹,更不可能有什么孔子像了。但父亲说,只要心里默念,孔圣人就会光临我们家,就会有人教我们读书。长大了的孩子就会文采飞扬,成为有出息的文化人。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内心就植入了中国文化的根。父亲在我儿时就把这种文化符号植入到我的内心,其实就如现代科技的基因植入一般。后来也因为在各地旅游的缘故,也就有机会拜谒到了孔子圣像。包括我们惠州的高榜山顶就有一座庄严慈祥的孔子圣像,我自然是有带孩子去拜谒过的。当然经历了四十多年的

5、风风雨雨,我也由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父亲希望我文采飞扬和成为文化人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倒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痴迷却从未稍离。而今天大成宝殿的临时维修,这是不是一个暗喻?还是要等到多年以后,有那么文采飞扬的一天,重回故地才能拜谒到他?当我想起一起同行的作家们已经汇集了惠州河源两地的文学大家。我想,大成殿是不会拒绝与这一群文化精英偶遇的。内心也就释然。没有拜谒到孔子圣像,但我们在“明伦堂”再一次聆听到了解说员的解释,也就是说这地方相当于今天学校里的教室。于是在解说员的招呼下,大家有模有样地坐了下来,仿佛回到了

6、自己的学生时代。然后有团员建议由本次最年长的曾志平老师扮演一回老师,大家来一个全班大合影,可他一再谦虚,不肯就坐。于是大家便面对着文昌帝君就坐,当了一回学生。倒是我与市作协刘明霞副主席做了一回同桌。而我前后则坐着陈雪主席和曾平会长。佛家说两人相遇,哪怕是碰一下肩膀都得修炼500年,而今天与两地的文坛大家共处一室,该是要修炼多少年啊?随着整个学宫参观的行程进行,当解说员指着十多年前从东江出土的乌龟雕塑时,大家顿时为古代的艺术家的创作所吸引。只见这只乌龟硕大宽体,憨态可掬,也就想到了那时的雕刻家是如何汇聚了自己超前思维的。这个作品,哪怕

7、是到了今天,其创作风格和水平一点都不见落后。只可惜,时空没有留下创作者的名字。要不然,真想和作者对语一次。可以说翻开中国的历史,有关龟文化的影子到处都是,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图腾。从我们传说中的伏羲氏时代河图洛书开始,乌龟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就不断地出现我国的古代典籍里,我们熟知的甲骨文最早也是刻在龟壳上的。古代人更合适喜欢把自己的名字里加一个“龟”字,如唐朝的音乐家李龟年,宋代清官刘龟年、名士彭龟年,王十鹏取字龟年等等。大约到了元朝的时候,乌龟王八竟然成了骂人的话。然而乌龟代表长寿的图腾依然不会远去。当然游龙川学宫最让人好奇的当属

8、考棚了。遥想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多少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无人问,只待成名天下知。而这考棚又凝结了多少学子的心血,又让多少名落孙山的人们留下悔恨和失望的泪水。听解说员说,古代考生三天三夜的吃喝拉撒睡均在还不到两平米的考间里度过。在这里,饭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