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24215
大小:1.43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6-25
《《装置气密性专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专题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证明装置不漏气。产生气泡形成一段水柱(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证明装置不漏气。高于液面位置保持不变高于位置保持不变(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滴入少量水后很快停止流下(4)抽气(吹
2、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升保持稳定1.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专题训练答案A、C、D中都未形成封闭体系。解析2.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答案解析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
3、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活塞K,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与答题规范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2)气密性检查的答题规范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答题模板③液差(封)法的
5、关键词是封闭、液差。④答题时易忽略的几句关键性的文字叙述:a.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b.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c.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微专题2防倒吸装置的原理与创新应用创新装置(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防倒吸原理(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
6、、Ⅶ)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1.已知HCl难溶于CCl4,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于HCl气体尾气吸收的是专题训练答案解析A项,倒扣的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正确;B项,倒扣的漏斗插入到液面,无法暂存倒吸的液体,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错误;C项,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且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水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氯化氢反应,也不溶解氯化氢,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正确;D项,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伸入液体中,但该装置采用肚容式装置,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且能防止倒吸,正确。2.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
7、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答案解析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3.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