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2018课标Ⅱ,28,4分以晚清时期一外交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变迁(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洋装;铁路;水运;报刊2017课标Ⅰ,28,4分洋务企业产品出口税的变化对洋务运动的影响历史解释★★★2017课标Ⅱ,28,4分以福州船政
2、局造船经费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历史解释2016课标Ⅰ,28,4分市场上洋货增多现象折射出的实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4课标Ⅰ,28,4分中印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数量存在差异折射出的实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新思想的萌发、实践与发展(1)林则徐、魏源(2)中体西用(3)早期维新2015课标Ⅱ,28,4分对洋务派官员的讥讽折射出的实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思想分析解读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古老的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开始向近代社会缓慢转型。本单元是课标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
3、查内容上看,试题主要集中在晚清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主干知识,对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也有涉及,正面考查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命题方向来看,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备考建议:(1)运用唯物史观,从新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2)注意归纳单元特征,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
4、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政治方面两次鸦片战争使列强逐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先进的中国人提出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经济方面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
5、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呈现新旧并存和中外融合的特点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仅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上;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层次【考点集训】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1.(2018天津文综,5,4分)清政府官员曾要求
6、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 A2.(2018海南单科,7,2分)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
7、此可知,太平天国(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答案 A3.(2018河南八市一测,9)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 ) 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答案 D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7)1860年
8、,《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 ) 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D.积极帮助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