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13877
大小:262.7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5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共50分)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促进争鸣局面的出现B.使得土地逐渐私有化C.有利于维系分封体制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儒家、道家、法家B.儒家、墨家、道家C.法家、儒家、道家D.
2、儒家、法家、墨家3.黄仁宇曾这样评价汉武帝:“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这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对此言论解读正确的有①“五经博士”的设置使经学与利禄之途密切相连②“着眼的宗旨”是指巩固政治上“大一统”局面;③“策贤良”由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中正负责推选;④黄仁宇对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大体上持肯定态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3、吸收利用了佛教的思想精华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出现了三教趋同的文化走向5.《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多B.铁犁、牛耕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6.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A.封建经济有利于井田制实施B.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C.“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D.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
4、《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8.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人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对理学空谈义理的不满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9.“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A.是古非今B.中西结合C.格
5、物致知D.经世致用10.《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A.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11.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A.西方转变侵略手段B.日本经济问题凸显C.中国政治日益黑暗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12.
6、《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等,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缺乏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税收优惠政策13.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内,中兴矿局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鼓励与政策推动B.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C
7、.政局稳定与市场统一D.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14.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子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雅长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15.1958年中国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处在最高潮,但直到1985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袖谈起过中国的公社,即使新中国9周年纪念活动提供了明显的机会,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可以反映出当时A.苏联不愿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中苏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