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39113148

大小:175.9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25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扩大周朝疆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当时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

2、制度,故B项错误;分封诸侯国不是西周政权建立的原因条件,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注意区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据材料“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并结合所

3、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森严,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说明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故B选项正确;“誓”虽然是一种约束性语言,但材料无法体现诚信观念的丧失,故A选项错误;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也不能说明夷夏之防不复存在,故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于秦朝,故D选项错误。故选B。3.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答案

4、】D【解析】分封制度下,随着土地和土地上奴隶受到分封外,青铜器等工艺品随之分封,体现出青铜文化的向外传播,故D正确;标准化生产不符合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故A错误;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诸侯有义务服务天子,故B错误;材料说明的分封制影响,故C错误。4.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强调

5、的是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加强,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分权,不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故C正确。没收地方权力就是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排除A。材料讲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涉及忽视外部侵扰,排除B。材料讲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涉及忽视民族发展,排除D。所以选C5.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A.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B.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C.确立了家国同构格局D.推动了中央集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官员全由皇帝任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官

6、员由皇帝任命,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做法无法体现家国同构,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故D项排除。【点睛】“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

7、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察举制点睛:本题以察举制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契合高考改革的时代热点,也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概念、特点、选官标准、选拔方式以及各自意义都要重点掌握。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

8、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