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99870
大小:29.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七单元7.1常见的金属材料教案1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课题第七单元金属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
2、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内容见教学过程)。教法设计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兴趣。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介
3、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先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体现生活走进化学的理念。导入新课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过程[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
4、呢?[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投影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学生回答、交流]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分组活动培养学生
5、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
6、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颜色鲜艳、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耐腐蚀性强的特性。教师举例介绍,个别事例让学生例举。下面就是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见课本63页)讨论:根据上表,你将选用什么合金来制造下列物品?说明理由。(1)飞机(2)防盗门(3)衣架(4)钱币(5)刀具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60~61页学生回答:物
7、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学生阅读课文第62页。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学生阅读课文第63页。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