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

ID:39078646

大小:466.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_第1页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_第2页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_第3页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_第4页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剪切增稠液体(STF)的研究现状,并以常用的SiO2/PEG体系为例,对STF流变性能和应用作简单分析。关键字:剪切增稠;STF;SiO2/PEG;流变;1、前言据英国GIZ杂志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陆军研究实验室”(ARL)EricWetzel博士和“特拉华州立大学合成物质研究中心”(UDTC)NormanWagner教授指导下,运用新型纳米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了“剪切增稠液体”[1,2](ShearThickeningFluid,简称STF)。STF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其在正常状态下是略微黏稠的液体,而当受

2、冲击作用时,表观粘度会急剧增加,呈现出固体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消失之后,又迅速回复到原来的柔性状态,由此可见,这种剪切增稠效应是一种非牛顿流体行为,并且此过程具有可逆性[3-5]。分散相粒子和分散介质共同组成了STF体系,其中,分散相粒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天然存在的矿物质;二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如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碳酸钙等[6,7],粒子可以是圆盘状、球体、椭圆体和粘土颗粒等形状,其以布朗运动、电荷作用、吸收表面活性剂等稳定分散在介质溶液中[2,6,7],分散方式有单分散、双分散或多分散;而分散介质可以是水、有机物

3、(乙醇、乙烯基乙醇或聚乙二醇)、盐溶液(缓冲液或氯化钠溶液等)等单一介质,也可以是多种介质的复配体。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STF的研究目前主要剪切增稠机理、有流变性能、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其中,关于前两个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多,而对于其应用研究才刚起步,已报道的主要是在防震及防护领域上的应用:Fischer等人应用STF设计出三明治梁,达到控制振动响应的目的;美国Wagner博士等人制备出STF-Kevlar复合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防弹性能,同时显著地提高了材料的灵活性。2.1、剪切增稠机理研究尽管对于STF体系的剪切增稠行为特点的研究历史已经不短,并一直受到许多学者

4、的重视,但是由于实验手段等各方面的限制,对其了解仍不够深入。近年来,随着各种光学手段以及控制应力流变仪的应用,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机理,试图解释在剪切增稠区域所观察到的现象[8]。对于剪切增稠的微观机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最先由Whitlock和Metzner提出,并由Hoffman证实的ODT机理[6,9](有序到无序),即体系受到较小外力作用时,粒子的有序程度得到了提高,出现剪切变稀行为,而当外力更大时,有序结构被破坏,则会出现剪切增稠现象[1,7];其二是Bossis和Brady基于Stokesian动力学模拟而提出的“6粒子簇”理论[10-12]

5、,即剪切变稀是由于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被破坏,而剪切增稠是由于体系中形成“粒子簇”,体系粘度增大,从而出现了增稠现象。对于SiO2/PEG体系中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的现象,伍秋美等[13]认为用“粒子簇”机理解释更为合理。即剪切作用较小时,受到破坏的空间网络结构在粒子间作用力下能很快得到恢复,因此粘度基本不变;随着剪切作用的增大,当受到破坏的空间网络结构不能在粒子间作用力下得到修复时,体系粘度开始下降;随着剪切作用的进一步增大,空间网络结构受到越来越大程度的破坏,使得粘度继续减小,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流体作用力成为体系中主要作用力,由此生成了“粒子簇”,随后随着流

6、体作用力的增大,“粒子簇”变大,其对流体的阻碍作用也随之变大,因此流体的粘度增大[14]。2.2、STF流变性能2.2.1、流变性能分析图1690nmSiO2/PEG-200体系流变曲线图1为ω(SiO2)=时SiO2/PEG-200分散体系的稳态剪切增稠流变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起初下降不明显,之后随剪切力增大而明显下降,到转折点b(临界剪切速率)之后,粘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急剧增大。可以看出该体系属于复杂的非牛顿流体。2.2.2、浓度对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由图2可知,STF临界剪切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加,

7、体系的起始粘度和最大粘度都会增加,但增加幅度有所区别,前者增加较为平缓,而后者增加比较迅速,并远远大于前者,体系出现明显的增稠现象。由此推论,SiO26质量分数越大,体系粘度越大,且增稠现象越明显。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固液间的作用力随着固体粒子的增加而得到了增强,粘度增加,从而使得形成的“粒子簇”也更多或更大,对体系流动阻力也就增加,所以增稠效果就越明显[15]。图2690nmSiO2/PEG-200体系流变曲线(a)45%,(b50%,(c)55%2.2.3、PEG分子量对STF流变性能的影响图3PEG不同分子量STF流变性能曲线(a)200,(

8、b)400,(c)600图3为SiO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