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

ID:39075802

大小:20.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_第1页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_第2页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_第3页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文明通论》论文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历史中,始终有一种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上的矛盾存在着,而且它甚至几乎是中西方所有文化冲突(有时甚至超出了文化冲突的范畴)的源泉,那就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矛盾。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而集体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个人主义,就没有西方文明今天的面貌;没有集体主义,也就没有中国文化今天的面貌。中西的文化差异,最主要的就表现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上。那么,同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西方文明会孕育出个人主义,而中华文明则会孕育出集体主义?下面

2、就要探讨中国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的起源的比较。谈到中国文化的起源,毫无疑问儒家学说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孔子的这一学说可以说适应了古代中国的客观实际也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西方文明的起源,则非古希腊智者学派以及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莫属,它们共同使得西方文明有了今天的样子。下面就先从中国儒家学说和西方智者学派及文艺复兴中的不同观点出发来比较中西之间的这一差异。首先,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中,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被看作是集体中的人,人、百姓更多的被看作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并强调这一整体对象对集体的影响及作用。例如,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之

3、一是“仁”,它要求的是,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它强调的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贴,强调只有统治者“为政以德”,才能使“集体中的人”对“整个集体”产生积极的推动力,而并不强调对人作为个体的关注。而在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中,人是作为一个个的个体存在的。特别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城邦逐渐兴起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也定下了西方文明个人主义的基调。特别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那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自

4、下而上”的主体作用,被《西方文明通论》论文认为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次,中西方文化对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着眼点上,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家更多地强调“礼”,即一种严苛的不容侵犯的等级秩序。特别是,“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他强调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礼”的准则,人们的个人礼仪规范必须按照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来运行。而为了有效地运行这一等级秩序,就必须把百姓、官员甚至还包括国王全部集中起来,作为一个“集体”来严格地遵循这一规范,为“集体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推力。而西方文明则非常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特别是在古希腊破碎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出来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民主

5、政治,使人性的自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个人不需严格地遵守社会既定的专制秩序,而是自由地从他们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中总结出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准则来“自己遵守自己定的规则”,这也是西方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最后,中西方文化对人性诉求的态度不同。在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用“礼”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严重地压制了民众作为“个体的人”的人性诉求,用“愚民”手段、“君权神授”来使整体国民作为一个“集体”自觉地受统治者的支配,每个人都活在国王的“恩赐”中,甚至没有自己的诉求。而西方从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哲学的出现开始,一直到14世纪的文艺复兴,都充斥着对“神”

6、的怀疑,根据自己的诉求来对世界和人生做出解释,创造反应人性作为个体的利益诉求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更将“个人主义”渗入了哲学、宗教及文学艺术。另外,在文化差异的起源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文化对待教育的态度。教育产生文化,教育创造文明,教育甚至主导着一个文明的前进方向。下面就从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在教育上存在的差异性来探究中西文化差异。首先,中西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方式不同。在中国的古代,由于处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等朝代的教育都受到了国家的严格控制,所有学校都由国家来开办,因此,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学在官府”的局面。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学也兴盛起来,但私学并没有得到自由

7、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西方文明通论》论文的统治,维护封建秩序,对教育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控制。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官吏来管理教育。这就使得国家对民众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更加有效。而在古代西方,公学和私学都曾一度非常兴盛,尤其是私学。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统治者从来都没有,或从来无法制定出一个统一的、相对稳定的文教政策来对教育进行管理。学校可以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上随性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