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

ID:39070939

大小:75.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4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辨析题第一章1.静者恒静,动者恒动。错。这句话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完全对立起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表明意识是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形式中有客观内容;主观差别有客观根源;主观特征有客观原型。如果只承认主观作用,否认客观作用,那么将导致唯心主义;如果只承认客观作用,而否认主观作用,那么就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反映论,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论】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人脑是意识的源泉。错。人脑是意识

2、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即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源泉。4.“狼孩”没有意识,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对。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对意识产生和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外壳;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5.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是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因而有关这类意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错。首先,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只不过是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其次,关于鬼神的意识有

3、客观原型。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白天所见所闻是客观实在,经过人脑整合、加工后成为主观映象,夜晚呈现于梦中。7.联系构成运动对。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运动是事物或现象变化及变化的过程。这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换一个角度,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事物相互联系时,它们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说,联系构成运动。8.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的手对。因为人体是一个系统,人的手是系统

4、中的一个要素。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各个要素单独所不具有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人的手具有的手功能,是因为手与人体系统其他器官相互作用,而非人的手这个单独因素本身具有的功能。因此,当人的手脱离人体时,手不再具有原本手的功能,因此不再是人的手。9.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错。首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的,这句话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完全对立起来。其次,这句话一味而盲目地否定资本主义,而辩证否定是“扬弃”,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只有辩证否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社会主义更科学、更健康地发展。最后,这句话与邓

5、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相违背,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共产主义的观念相违背。10.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首先,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要辩证否定资本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社会主义更科学、更健康地发展。其次,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经济学,是符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的,是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的。11.白马非马错。马是共性,白马是个性。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中,个性中包含共性,共性与个性相联系

6、而存在,所有个别都是一般。“白马非马”同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相矛盾,割裂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二章1能动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反映论,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是新唯物主义能动的认识论。否认反映论将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总过程的两个阶段对。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是掌握丰富而可靠的感性资料,并对感性资

7、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3你看到了什么往往取决于你懂得了什么。对。“懂得了什么”是理性认识,“看到了什么”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主体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影响着感性认识的方向和深度。4只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形成理性认识。错。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是掌握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两个环节缺一不可。仅拥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没有借助抽象思维去理解这些材料的实质和内在联系,是不能形成理性认识的。5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