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63690
大小:28.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4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案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会写自传。学会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2、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教学重点】 1、怎样略读; 2、提炼传主事迹,丰富自己的作文论据; 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散文化写作自传的手法,品味作者
2、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教法和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略。二、关于《从文自传》 《从文自传》和他的另一部分传记体作品《记胡也频》是最先为沈从文赢得了声誉的两本书。《从文自传》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份很好的传记材料。首先总是描述给予沈从文写作和生命给养的湘西古城;追溯其先祖时,作为苗人的祖母也是必被提到的一员;作品有大量篇幅描写沈从文幼年因反抗
3、私塾的刻板和压抑而逃学、骗人;其少年时的行伍生涯也是传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相对于各类他人所作的传记,这是一份可资参照的原始资料。 《从文自传》不仅真实地揭露了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认知,也鲜明的体现出他成熟思想精神的特征。他运用自己最擅长的乡村生活的题材,以“乡下人”的视点关注的形态,表现了自己重塑民族传统的责任。沈从文一生执着的眼光,可割弃的情结,自明于心的责任,都在这一部自传中有所表现,所以,了解《从文自传》对于理解沈从文创作中的主题走向、人生意蕴以及叙述模式,都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三、快速略读,理清传主人生轨迹
4、略读提示:这是一篇散文化手法写成的传记,选材十分广泛。所以,只需抓住这篇文章的“神”——“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来快速阅读课文。(一)读完后归纳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1、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叙述儿时的生活经历,轻视学校,思考古怪的问题,逃学。一本小书,指的是自己学习所用的书本,包括学校及个人藏书;一本大书,指的是传主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社会(环境)。 2、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新式学校依然不能尝到知识,就到各种场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有狩猎的艰难、打架的流血、游泳的危险伴随着
5、自己。 3、保靖:到保靖想当兵,却没人可依靠,就只能当一个护兵,但自己的勤奋没有让艰难的生活压倒,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虎狼的威胁。 4、一个转机:进报馆使自己的学问和能力不断长进,调回去后又经历了疾病的煎熬和同学淹死的惊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终于决心向北京进发。 (二)从上述过程中发现作者写作这篇自传时取材的用心 ——这篇传记是一篇散文化传记,所以选材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但是,却紧紧围绕“艰难曲折”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四、根据上述略读实践,归纳略读的方
6、法: 略读,首先应抓住文章标题暗示给我们的主旨,然后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文中能表现这种主旨的语句,并看看作者为表现文章主旨选取了哪些材料,再根据这些材料的详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以这篇课文为例,由于作者是用散文化手法所写的自传,材料看似繁多,实际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那就是传主经历的“艰难曲折”,然而,传主又并没有被这样的艰辛所压倒,而他始终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着理想和希望,才最终能成长为一个作家和教授。 五、品位一些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思考的语句 1、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
7、这表明传主永远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尽管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但从没让自己消极,而是向往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我们虽各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做事,却生活得十分健康有时即或胡闹,把所有点点钱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需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做居间介绍 ——这表明传主对自己卑微生活的乐观精神正是传主用这种健康、乐观的心理态度,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也正因为他有着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够驱散
8、卑微生活所带来的阴影而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