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

ID:39048430

大小:1.17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4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_第1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_第2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_第3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_第4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B)(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阴山北麓为农牧交错地带,自南向北地势逐渐变得低平,地貌依次从中山、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到波状高原,具有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等特点,风蚀作用强烈。据此完成第1~2题。1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防御风蚀可采取的措施是(  )A.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保水保墒B.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淘汰部分过冬牲畜C.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改种防风效果好的松树D.在波状高原建设基本农田,实现粮

2、食稳产高产答案1.A 2.B解析第1题,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质疏松、风力强劲的春季。第2题,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防御风蚀可以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淘汰部分过冬牲畜,减少对草场的破坏。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会引发较严重的风蚀作用;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种植松树,会破坏该地生态环境,且松树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在波状高原建设基本农田不利于生态保护。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完成第3~4题。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密西西比

3、河平原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与不合理的灌溉有关。第4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降水不足需灌溉的旱作农业区。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6导致该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答案5.C 6.B解析第5题,用水增加会导致河流中上游过度采水,从而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6题,图中显示的人类活动

4、有因燃料短缺而砍伐森林、不合理灌溉、因人口增长盲目扩大耕地等。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完成第7~8题。7图中岩溶平原所占比例最高的省区是(  )A.贵州B.云南C.广西D.重庆8下列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对发生石质荒漠化的地方全部实施生态移民 ②加大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 ③制定石质荒漠化治理有关法规,建立石漠化治理的长效激励机制 ④加大替代能源建设,如以电代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7.C 8.B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岩溶平原所占比例最高的省区是广西。第8题,全部实施生态移民不符合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可能会破坏植被

5、;制定有关法规治理石质荒漠化是必要的;以电代柴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石质荒漠化。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第9~10题。9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10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9.C 10.

6、B解析第9题,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增多;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致使湖泊数量减少、面积减小。第10题,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的功能,但不是用来净化城市污水的,所以不能增强城市排污能力;湿地可以减小城市气温年较差。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千沟万壑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A.①②⑤B.

7、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答案11.D 12.A解析第11题,考查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陡坡耕地必然会破坏自然植被,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故③④正确;陡坡耕地对地貌类型、降水量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故①②错误。第12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千沟万壑、植被稀疏、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故A项正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不大,但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风力大小与水土流失关联较小;冻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