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

ID:39035095

大小:19.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杜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赤壁》杜牧课型新课课时共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仪器投影仪、教辅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及时间学生活动内容及时间(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

2、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三)解题 学住记住:字,

3、哪里人,晚唐时期政治背景。小李杜之称呼学生听读,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学生读诗解题“赤壁”: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教师活动内容及时间学生活动内容及时间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

4、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四)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折戟()销()将() 前朝()东风()周郎()铜雀()二乔()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师补充: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生答:赤壁大战有关情况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

6、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学生理解诗意: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教师活动内容及时间学生活动内容及时间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

7、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五) 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

8、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