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ID:3903459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说》教学设计永州市剑桥学校周进宇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资料显示)欣赏“马”的图片,请学生说说有关“马”字的成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后,展示“学习目标”。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多媒体显示)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三、听

2、读课文,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读准下列字音。祗zhĭ槽枥cáolì石dàn骈pián见xiàn邪yé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2、学生齐读,并请3个学生各翻译一个段落,其他学生补充。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第1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第2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第3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四、研读课文,整体感悟(多媒体显示)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⑴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

3、”的关系的?【学生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⑵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学生答】“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⑶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答】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⑷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学生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学生答】“其真不知马也。”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多媒

4、体显示)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⑴“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学生答】不完全一样。依次是:前两个是代词,代千里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无意。⑵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答】第1段表达痛惜之意,第2段表达谴责之意,第3段表达嘲讽之意。⑶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学生答】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⑷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答,教

5、师总结】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2、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六、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多媒体显示)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2)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伯乐不常有。”“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6、。”“其真不知马也。”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6.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言之有理即可)七、延伸拓展(多媒体显示)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八、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托物言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九、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

7、请搜集其作品。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背诵课文。最后,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十、教学反思课堂导入中,我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马”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有关“马”字的成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较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文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学习特别是古诗文学习的首要环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解作者及有关写作背景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作

8、用,因此我之前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这样一来,课堂上我有侧重性地讲解有关的背景情况,学生会更容易明白。这课堂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分了九大步骤来教学。在分析课文内容中,我发现举手的学生较多,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很是难能可贵,要知道初中生举手再也没有小学那么兴奋了,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为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