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123常彬强余宝林张磊(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2.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河北石家庄050514;3.安顺学院,贵州安顺561000)摘要: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状况,揭示其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最后在比较分析结果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引言至2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江
2、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构比环渤海地区先进,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表2也可以看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出,三大经济圈当中,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高,而圈,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最低,这也说明环渤海地区产业层次圈的发展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于这样三个经济发最低。达的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三)经济圈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差异,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从表1可以看出,
3、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十分相泉,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无似。除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疑具有重要意义。相差较大外,其他各组数据非常接近,这反映了三大经济圈在三次产业这样浅层次的结构方面区别不大,作为规模最大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的工业,其所占比重也很相似,这说明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一)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领先全国呈现出高度同构的态势。三次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区域伴随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二、工业结构分析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按照产业结构递变规律,(一)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大,深加
4、工产业规模偏小,工建立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或区域,其第一产业业结构层次不高比重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支柱产业是当前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资本运营越先进。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三大经济圈第一产业比重较效率高、运营状态良好,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对于区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说明其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先进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支柱产业的发展可以反性(表1、表2)。映区域工业的概况。从各地的统计年鉴可知,环渤海地区技表1.2006年三大经济圈与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术密集型产业蓬
5、勃发展。北京、天津两地的工业技术创新能地区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力相对较强,其科技地位与其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环渤海100.29.650.739.9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发展长三角100653.740.3战略相匹配。而采掘、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在珠三角1006.450.742.9全国10012.647.639.8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山西、辽宁、山东等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其中上海以深加工业表2.2006三大经济圈三次
6、产业就业比重(%)和重化工业为主导,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势明显;江苏的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行业具环渤海37.629.632.8有优势;浙江省工业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长三角24.339.935.8服装等轻工业制造业较发达;广东省的支柱工业以深加工和珠三角32.930.736.4轻纺工业为主,重化工业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三大经济全国44.823.831.4圈各省市主导产业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总的说来三大经济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圈支柱工业中传统产业
7、仍占重要地位,深加工产业规模偏(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于环渤小,工业结构层次不高。海地区(二)三大经济圈工业结构雷同从表1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目前三大经济圈的工业结构中,都是以传统的轻纺工业产业比环渤海地区低约三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高约1和重化工业为主,普遍存在着工业结构相似度高,支柱产业、经济理论研究19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主导产业雷同的现象。地区工业专门化水平不高,应加强区到5124.5亿元、9668.4亿元、8838.3亿元,而全国当年总产域合作。区域工业结构趋同被认为是中国经济
8、发展过程中值为27768.6亿元,三地区合计共占全国高新技术总产值的存在的结构问题与区域问题之一,学者通过计算相似系数,85.1%,可见其规模之大。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总产值的据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得出各省(市)专业化系数比重分别为29.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