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11370
大小:253.3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3
《《疲劳强度及》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疲劳强度及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1、疲劳破坏的特征(1)疲劳的定义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的作用下,由于产生了局部永久性结构变化,从而在一定循环次数以后形成裂纹或发生断裂的过程。(2)交变载荷(循环载荷、疲劳载荷)载荷的大小、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或不规则、随机性的变化。疲劳载荷包括随机载荷和确定性载荷(3)疲劳破坏的特征a、交变应力水平低:应力远小于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破坏就又可能发生。b、脆性断裂:C、具有局部性:d、疲劳过程是一个累计损伤的过程:裂纹形成-裂纹扩展-失稳断裂e、疲劳断口在宏观和微观上有特征:2
2、、疲劳寿命(1)概念疲劳失效以前所经历的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叫疲劳寿命。用N表示(2)计算表达式N=N0+Np其中,N-总寿命N0-裂纹起始寿命Np-裂纹扩展寿命二、金属疲劳破坏机制金属的疲劳破坏可分为疲劳裂纹萌生、疲劳裂纹扩展和失稳断裂三个阶段。1、疲劳裂纹的萌生疲劳裂纹的萌生都是由局部塑性应变集中所引起。常见的裂纹萌生方式有:滑移带开裂、晶界和孪晶界开裂、夹杂物或第二相与基体的界面开裂。(1)滑移带开裂(裂纹产生的基本方式)纯金属和单相金属的疲劳裂纹萌生方式多为滑移带开裂。滑移带开裂过程: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在
3、薄弱的晶粒间沿着晶面产生塑性应变-金属晶粒产生滑移(不可恢复)-金属表面产生滑移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汇集成表面滑移带-发展成驻留滑移带-形成裂纹(2)晶界开裂:(3)夹杂物或第二相与基体的界面开裂疲劳裂纹一般在金属表面萌生。2、疲劳裂纹的扩展: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沿剪应力最大的活性面向内扩展,形成很多微裂纹。(2)第二阶段:裂纹沿拉伸应力垂直方向扩展3、失稳断裂:三、疲劳破坏断口分析(一)、宏观分析:疲劳源:很小,宏观看不到。在显微镜下可见疲劳断裂扩展区:细晶粒,深色、平滑,海滩状失稳断裂区:粗晶粒,凹凸不
4、平,白色,撕裂或台阶状(二)、微观分析:1、疲劳裂纹的形成:a、一般发生在表面b、结构受交变载荷的影响c、塑性变形的积累d、表面缺陷2、疲劳裂纹的形貌第一阶段,断口光滑,具有结晶性质。第二阶段疲劳裂纹扩展区有如下特征:a、疲劳区宏观赏平坦光滑,微观凹凸不平。b、具有疲劳条文c、轮胎压痕和脊骨压痕特征d、在疲劳裂纹扩展时,还可能出现二次裂纹,往往成扫帚状。(三)、构件的断口分析现场调查断口宏观分析四、疲劳试验试样及其制备(一)、试样类型根据施加载荷的类型,试样形状可分为弯曲试样、轴向加载试样和扭转试样。同时它们又有光滑
5、试样和缺口试样之分。如书中图2-4----2-10(p19-20)dmmd的公差mmrmmLmmD/d67.59.5±0.01≥3d40>1.5旋转弯曲光滑圆柱形试样尺寸轴向加载光滑试样尺寸见表2-2(p21)(二)、试样制备试样的制备对所测材料的疲劳性能有直接影响,从切取毛坯到进行试验要经过取样、机械加工、热处理、尺寸测量、探伤检验及贮存等工序。1、取样(p22-23)2、机加工3、热处理4、测量、探伤与贮存五、材料的S-N曲线(一)应力循环σaσmσmaxσminTσm-平均应力σa应力幅σmax最大应力σmin
6、最小应力它们之间的关系:σmax=σm+σaσmin=σm-σa应力循环特征用应力比R表示R=σmin/σmaxR在1—-∞之间载荷可变系数:A=σa/σmA=(1-R)/(1+R)R=(1-A)/(1+A)几种典型的应力循环特征.(p24表)(二)描述材料疲劳性能的S—N曲线概念:表示外加应力水平和标准试样疲劳寿命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材料的S—N曲线.它是由实验测定的.1、试样种类:试样由三部分组成:试验段、夹持段、过渡段。2、S—N曲线:用一组标准试件在一定平均应力(或一定循环特征应变)下,施加不同的应力幅,测出试
7、件断裂时的循环次数。3、S—N曲线形状和表达式(1)S—N曲线的形状当N较大时近似为水平直线,它对应的应力为持久应力。(2)S—N曲线的简化(3)S—N曲线的表达式####(4)疲劳破坏的三个阶段(如图)σaσbLCFHCFSFσ-1LCF段,低循环疲劳段,宏观屈服。HCF段,高循环疲劳段,线性段,N=1万-百万次。疲劳极限段SF段,N>10的7次方。(三)S—N曲线的测定方法1、单点法:一个应力水平下只测一根试样,然后将缩测得的点连成一条关画的曲线,称为S—N曲线。2、成组法:应力水平一般取4-6级,可在0.6σb
8、与σ-1之间选取,每一应力水平下用4-8根试样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取其对数寿命的平均值。曲线的绘制用描点法或直线拟合法。六、材料的疲劳极限(一)定义1、疲劳极限:疲劳寿命无穷大时的中值疲劳强度。2、条件疲劳极限:在S-N曲线上,与非水平段对应的最大应力σmax称为条件疲劳极限。3、疲劳极限的表示方法材料的对称弯曲疲劳极限用σ-1表示。对称拉压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